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基金觀點 - 吳家俐 2018年5月17日

基金觀點 - 吳家俐 2018年5月17日


基金觀點:科技創新不一定推升投資回報


■創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公司,只要估值不是太貴,仍有機會持續跑贏大市。互聯網圖片



自進入互聯網年代,相信大家都深深感受到科技發展的一日千里,由智能手機、寬頻上網、高速晶片,到人工智能、大數據及雲端運算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變得越來越重要。

雖然在過

去數年,以美國為首的一眾科技股,都取得了極出色的成績,股價升幅遠遠拋離大市。然而以歷史數據視之,即使新科技發展能提高生產力,然而股市並一定能受惠。

新科技如何促進生產力,一直是經濟學家的熱門辯論題目。然而我們的研究顯示,在過去幾個重大科技發展時期,創新產業對股市的影響其實有限,主要是很多投資者都高估了未來的潛在增長,這反而會拖低了實際回報。

檢視過去數百年數據,新科技也曾推升股市回報,包括了大型計算機及核能問世的五十年代、個人電腦發展的七十年代中期、網絡和新流動電話初亮相的九十年代,這幾個時期的回報都高於平均水平。

但另一方面,在電話發明的1876年、汽車問世的1886年、無線電出現的1920年和塑料出現的1930年代初,這幾項科技革新之後,股市回報均低於平均時期。

至於在蒸汽引擎發明後的1781年、鐵路面世的1825年和現代化的鋼鐵生產的出現的1850年代之後,投資者只獲得很低的回報,甚至錄得虧損。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千禧年初,投資科技股的沉痛教訓,相信大家也記憶猶新。

何以重大科技發展不一定能推動股票上升?主因有三:

首先,科技創新是一回事,生產力卻是另一回事。技術突破雖可能會促進生產力,但當中可能會出現時滯。

其次,其他負面因素也可能抵銷了新技術對生產力的正面影響,譬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便分別地阻礙了上世紀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生產力。

第三,以投資角度視之,估值始終是關鍵。若以周期性調整後市盈率(CAPE)計算,在之前的幾次高科技創新時期中,美國標普500指數的估值都特別高,例如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繁華時期、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的網絡泡沫,估值都相對昂貴,在這些時代,投資者往往高估了未來的增長潛力,反而令實際回報偏低的可能性增加。

到了如今,標普500指數的CAPE又再處於長期平均水平的兩倍,估值與1929年的水平相近,反映美國股市在未來十年的整體回報,有可能低於其長期平均水平。碰巧的是,近期推動股市的最大動力,再一次是科技創新企業。

雖然科技創新不一定能推升投資回報,但投資者也不用失望,因為只要揀對了資產類別,也可以從中獲利。我們的研究發現,以往一些以創新科技為主的「破壞性」行業,在研發成功後均能夠跑贏大市一段長時間。

當然,過去表現並不能預測未來,但創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公司,只要估值不是太貴,仍有機會持續跑贏大市,尤其看好大數據、物聯網、雲端運算、機械人,以及由人工智能推動的工業,例如健康護理、交通及自動汽車行業等相關企業。

另一值得留意的重點,是現今科技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以鐵路為例,足足要近100年才在全球半數國家出現,但互聯網在短短10年間便取得相若的普及程度,這意味投資者發掘行業贏家的時間亦會大大縮短。投資者未必有時間評估創新對市場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主動管理的選股策略更顯重要。

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基金觀點 - 吳家俐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