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5年11月24日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5年11月24日


【蘇教授論經濟】 名校效應(蘇偉文)
最近本地大專學術界出現了一些風波,先是有管理層涉嫌抄襲,繼而引伸到教員從那一家大學拿博士學位,而一家大學的聲譽,變成了由教員從那裡拿博士來決定。

站在大眾的角度看,一家大學是否辦得出色,社會的認受性是一個大考慮,而社會對大學的認受性又是由大學

的多方面表現來形成,所以大學教員的學歷水平是會影響大學在社會上的認受性。

這不是説大學在聘用教學人員時只看其是否出身名校,大學本來就是一個追尋知識的地方,所謂「學無前後,達者為師」,只要學者能夠在學術上有貢獻,其是否畢業於名校並不重要。

然而,名校有著收生上的優勢,其教學資源又比較豐富,是以名校博士一般在學術發展上佔了主導地位,非名校畢業的博士要在學術界闖出名堂,所花的努力必定倍增,所以院校在聘用教員時,不容諱言會對名校博士另眼相看,但這只是對剛畢業的年輕博士用得到上,往後的發展就要看自己在學術上的貢獻和成就。

名校效應除了在聘用教員時會有影響之外,在大學本科也是同樣重要,是以坊間有著眾多的大學排名榜,也讓大學競爭得異常激烈。在現代社會𥚃,大學教育變得越來越昂貴,在背負了沈重的債務下,年輕人都希望可以學以致用,能夠在大學畢業後找到理想的工作。

最近有外國機構進行了有關大學教育質素和就業調查,赫然發現大部份同學認為名校的作用是讓他們畢業後可以容易找到工作,這個選項的比例和優質教育相比,差不多是後者的兩倍;換言之,同學進名校以將來找工作為主要決策因素,至於名校的教學質素是否卓越卻不甚了了。

這個情況說明了一個現實情況,就是一家大學的名聲和排名的重要,是以我們要讓大學的名聲受到社會重視,再加上教學上的質量,才可以讓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Email: rayso@hsmc.edu.hk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