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7年5月9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7年5月9日


固體廢物收費 符合公平原則


固體廢物收費 符合公平原則


本港堆填區不敷應用。(資料圖片)
綠色生活不僅是潮流趨勢,更是追求人類崇尚自然可持續發展理念應有基本態度,廢物製造量與處理量反映一個地方對保護環境的付出與積極性,過去十多年,港府發表過管理大綱、諮詢文件及減廢建議,定好策略目標,但

在廢物處理、回收均不止大大落後於日台韓,即使在垃圾分類也不如廣州,何解?環保意識不足,家庭教育缺失,同理心欠奉是原因,令堆填區不敷應用。

據世界綠色組織觀察所得,本港每日有1.3萬噸廢物被棄置於堆填區,當中9,000噸或67%屬都市固體廢物包括家居、商業及工業廢物,多被棄於將軍澳、打鼓嶺和稔灣3個堆填區。政府料其壽命將於2014年、2016年及2018年耗盡,即減廢問題迫在眉睫。為免問題不再惡化,我們須從家庭教育做起,家長們有責任樹立榜樣外,為了明白不負責任是要付出代價,杜絕free-rider問題,明白為環境保護付出人人有責,有必要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方案。

過去30年,香港人口增長34%,固體廢物增幅卻逾80%,2015年每日人均棄置量達1.39公斤,不斷增加廢物量及堆填區將於數年內飽和問題刻不容緩,興建堆填區及焚化爐本是最折衷辦法,可惜有多少市民贊成相關設施出視在自己社區內,not in my backyard思維引發大量反對聲音,令計劃舉步維艱。與其採取拖字訣,港府急須坐言起行,積極手從源頭減廢,支持環境局於3月底公布推行的《都巿固體廢物收費》方案,肯定有助鼓勵市民提升將有用的棄置物分類、回收的意識。

所謂從源頭做起,政府要逐步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個別產品被丟棄後產生的廢物。盡快落實廢電器電子產品及玻璃飲料容器處理,塑膠產品容器細分研究工作須加緊進行。此外,從近期報道指垃圾袋每公升平均收費0.11元計,3人家庭住戶每月需付約30至44元,即日均付1至1.5元,收費與台韓相若;政府亦增回收桶數目45%至4,000個,大型廢物標籤每件劃一收11元。據公布,政府於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立法建議,待該會通過後,再設12至18個月過渡期,最快於2019年下半年推行此計劃。從上周末市民響應紅十字會緊急呼籲捐血的熱心,反映出香港人的一份熱血,遲做總好過不做,為了我們下一代的福祉,實在有責任從個人做起,積極保護這個生於斯長於此的香港。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