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7年8月24日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7年8月24日


利字當頭:電子支付落後有因


■電子支付技術一早成熟,但各地規管機構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資料圖片



「香港電子支付好落後。」這句話,深入民心。究竟是八達通太過不思進取?還是Autotoll太霸道?事實上,任何支付系統,技術還是其次;QR Code又好,RFID又好,NFC又好,甚至各種

更新更安全的技術,都不是重點。

目前世界各地絕大多數賬面財富,其實都是存在於銀行系統之內;支付,就是銀行過數的不同模式。今時今日,絕大多數的銀行交易,其實跟上世紀的人手作業差無幾。畢竟每個國家的銀行業,其實只是一家Super Firm,不同銀行的營運,其實大同小異。我實在想不到有任何銀行,有動機要改變與時代脫節的現狀。就像那所謂的電子支票,令太陽能電筒不再是笑話。在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出現之前,八達通也曾經以《銀行業條例》下的接受存款公司的形式營運。理論上,去年出現了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後,支付系統應該有更大的競爭,但從獲得發牌的公司名單看來,暫時應該見不到任何突破的可能。

全世界的支付系統,其實都在某種過渡的階段。就算Apple Pay和Android Pay,也未算普及應用。支付系統最核心問題,是我們的金融財產,究竟可以用甚麼形式儲存,儲存在甚麼機構。假如以任何國家的貨幣作結算,最終都會逃避不了若幹的銀行規管限制;假如Apple Pay和Android Pay,若然有自己的儲值功能,一樣要獲得各國政府發牌監管。

話說回頭,像騰訊(700)和阿里在大陸發展成功,因為它們可以在銀行以外有另一套規管,但要超越共和國國境,又是另一回事。在環球市場處理消費的支付問題,來去其實就只有Visa、 Master、AE和銀聯。而銀聯冒起,始終是國家以財力物力,讓人民幣見證大國崛起。說到底,各種技術一早成熟,問題是各地規管機構永遠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世民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