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實戰理論 - 沈振盈 2017年10月4日

實戰理論 - 沈振盈 2017年10月4日


【實戰理論】「量寛」的透支 要本利歸還(沈振盈)(OCT 04)

2017-10-4 9:00:43


美國十月正式啟動縮表行動,以及在未來一年逐步將利率正常化,意味著由美國始作俑者的「環球超級量寬」,將近到終點。八年前美國推行量寬之時,市場認為這是可以救助經濟、避免衰退及通縮、

帶來通脹的政策。當年筆者卻指出,量寬並不能救經濟,只能救金融市場及銀行體系;不會帶來通脹,極其量只會滯脹,但步入通告縮及衰退的機會較大。

數年下來,美國經濟數據表面似復蘇,但實際卻極疲弱。表面有緩慢的通脹,但實際上只是因為原材料及房地產價格被炒高,非關經濟推動。經濟學上的「菲利浦斯」曲線(Phillips Curve)已完全失效,此理論認為,失業率跟通脹是背馳的,即失業率下跌,通脹便會上升。然而,經過多年的量寬後,人為扭曲了貨幣及經濟環境,令到很多傳統的經濟理論,不能實現。原因很簡單,因為量化寬鬆所印出來的鈔票,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反而主要流入了金融市場,令到金融市場出現超級通脹、出現資産大泡沫,但實體經濟卻出現通縮。

聯儲局亦已發覺危機已迫在眉睫,不得不急於進行退市行動,以防止滯脹的出現,導致資產泡沫爆破,經濟步入長期需求。所以,筆者在過去一年一直堅持,聯儲局的加息步伐不會放慢,縮表行動事在必行,不會受任何經濟數據回落所影響。或許有人會問,經濟未完全復甦,就全面退市,投資市場不是會受到震動嗎?答案是肯定的,投資市場一定會受累,問題是大家想要短痛還是長痛。講真,透支了八年的股市升浪,始終是要本利歸還的。幾時?此其時矣!

實戰理論 - 沈振盈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winmoney.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