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投資世界 - Starman 2021年4月17日

投資世界 - Starman 2021年4月17日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譚仔的意義


自2004年剛升上大學跟同房在深水埗第一次食譚仔,大大話話都食左十幾年,後來有段短時間去了美國讀書,每天惦記的食物其中之一就是譚仔米線。

今天見到「譚仔國際」(個名幾型)

入表申請上市,令人有點莫名的感觸,畢竟作為我這一代的80後香港仔,譚仔除了是一碗米線,更是載有舊時香港美好的回憶。

譚仔可說是將雲南米線與川式麻辣風味融合的始祖。它在香港之所以能夠贏到開巷,原因是其精準而恰到好處的定位。

2003年沙士後的香港,經濟、樓市與股市重拾升軌,亦是80後一輩剛畢業踏入職場、開始產生消費力的時間。剛脫離學生身份的80後,正在適應踏入職場後的轉變,面對工作上的壓力之餘,他們每人有限的消費力正在萌芽和增長。

80後是懂得享受和消費的一群,亦較願意外出用餐,他們普遍傾向在用餐時離開為他們日常帶來壓力的工作地方。只要有能力,他們會較願意作出消費,因此他們的消費水平完全視乎他們的消費力曲線而定。

他們,或者說我們,在這個年代的消費組合(外出用餐),按每星期而言,大概是五日低消費加兩日高消費。

在當時的市場,陪伴著我們80後成長的,除了譚仔的「低消費類別」,與之同期的,就有走高端路線的日式拉麵系列,當時冒起的有豚王、一風堂和及後的一蘭拉麵等,以及市場數以百計非連鎖的日式拉麵店,主要針對的消費群亦為80-90後一群,競爭十分激烈。而在「低消費類別」的就只有譚仔在米線界一家獨大。

米線與拉麵,針對的主要消費群都是本地的80-90後,前者走「低消費類別」,後者走「高消費類別」。一碗拉麵售價大約等於一碗米線的2.5倍,很多人都會認為做高消費線的日本拉麵較好賺,其實不然。根據譚仔國際的公開資料,其毛利率約73%,而根據賞之味(豚王母公司)的年報顯示,其毛利率也僅約76%,兩者其實差不多。而關鍵是,譚仔的翻檯率就比拉麵店高得多。

儘管拉麵比米線的售價高,但根據以上的消費模式理論,一星期五天低消費加兩天高消費,譚仔的消費人數理論上比拉麵應該高出1.5倍,這樣就已抵銷了價格上的差距。但不要忘記,米線市場是譚仔一家獨大,拉麵市場競爭激烈,且抗周期能力較低,亦即是風險較高。

2010年前與後的十多個年頭裡,是一個「財富大挪移」的大時代,創富條件出現劇變,「資產創富」比「勞力+儲蓄」的效率可謂有1:99的分別。80後最能夠,亦是最先體會這個分別 - 貧富差距的急速拉開。當市場都在爭「高消費」市場的一杯羹,日本拉麵店定位越來越高端,譚仔在定位方面就完完全全填補了當時市場的空白。

作為「窮人恩物」的譚仔米線成為了失落中的80後唯一仍然充滿著「選擇」的地方。譚仔最大的特色就是選擇多,這對正在被邊緣化、在社會選擇不多的一眾80後而言,使我們感受到在這個地方仍然充滿選擇,湯底有6種,辣度有10種,連小食都有一系列的選擇,最重要是點任何選擇都無須看餐牌上的價錢,這種從容落order的感覺,可以說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洩。

浦踏入譚仔開始,就充滿著選擇,在壓抑的社會下像是重新有了自己的人生。然後,比自己社會地位更輕的「譚仔阿姐」殷勤接待,一定覆單的阿姐一句「勿演懶肉麻勒山小」,聽到「譚仔阿姐」帶鄉音的廣東話才覺得自己在吃譚仔。

作為努力奮鬥中又帶點氣餒的80後,眼見剛來港的新移民阿姐們,無攞綜緩,憑一對手努力工作,就算不懂廣東話都仍然堅持用半鹹淡的廣東話去表達,這除了是一種對本地文化的尊重,更是對我們的一種激勵。因此,譚仔可以說中港融合做得出成功的一個地方。懂譚仔的,就會明白它不只是一碗米線,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意義。

漸漸地,譚仔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沒有了它就像缺少了些甚麼。譚仔絕對不是fine dining能夠取代的,正如志魂omakase的一件大拖不能取代一件「線黎敗肉」;一支82年Romanee Conti不能取代一杯「凍鏈茶小田」,彷彿就像在不一樣的維度上。

今天,譚仔申請上市,作為80後的我,這次不談投資,不理價值投資理論,必定抽它一手,作為一種回憶和意義的保存。

投資世界 - Starman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