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5年7月7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5年7月7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新股魔咒破解有法
2015年07月07日


中證監暫緩新股發行。(資料圖片)




中國證監會在毫不情願下減少新股數目,被市場視之為一個可支持股市的正面消息,這點既可令人理解,但亦叫人摸不著頭腦。新股減少,何以值得慶祝呢?觀乎內地出現的市場失衡,直接融資比例長期偏低,甚至

不少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部分原因是之前新股政策失誤所造成,當日以為減少新股就可保護市場,結果已開始弄巧反拙。

 
內地每次跌市,要保著市場,就想起要暫停新股IPO,近期亦一樣,某程度是退步的想法。新股會搶走市場資金,但看看內地新股供應所涉及的集資額,今年其實是僅相當於股市每日平均成交的0.6%,是區內第二低,比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三線市場仍要低。當然,單從股市走勢而言,新股重啟以來,每有打新股確對市場造成擾亂,幾乎次次構成市場震盪。單以5、6月為例,大概每隔兩周就有打新潮,每次打新就有所謂「凍資」,由最初過萬、到近期的5萬億至8萬億元人民幣不等,期間股市走勢受左右,而打新期完結後,資金解凍,大市又重拾動力。這個新股幹擾市況的慣常行動模式,既造成一個新股愈多、股市愈有壓力的既定現象,惟亦製造出一個頗十拿九穩的短線操作炒賣套利機會。

 
歸根究柢,內地新股機制問題不在於新股數目本身,而是認購機制或需強化。多年來,香港試過多宗大型新股集資,以規模計,較內地新股更大更強,香港資本市場及股市秩序一樣良好,因大部分是以機構配售為主,零售市場大部分凍資均來自孖展認購,是銀行資金而非投資者本身真金白銀。反而內地新股重啟後的打新機制,無論持貨及現金水平均要達標,才有機會成功獲配發新股,內地分析計過,假使早前要足額申購國泰君安,除本身要符合持貨期外,投資者需九百多萬元人民幣資金,這種市值加資金的新股申購要求,某程度上形同要二級市場補貼一手市場新股活動,造成資金混亂,損害市場秩序,亦不便利投資者,唯一造就的是一批又一批凍資利息收入。目前新股註冊制似乎仍然勢必推行,如果新股必賺的假設依然不變的話,內地當局確實有需要改善整個新股申購程序,否則股市只會久不久又再一團糟。

逢周二、四刊出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