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7年4月20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7年4月20日


「縮表」殺傷力強於加息


「縮表」殺傷力強於加息


耶倫任聯儲局主席時間已屆倒數。(資料圖片)

早於約7年前,時任聯儲局主席的伯南克曾在國會詳細交代量寬政策目的及一旦退市可動用工具。7年後,如單從資產負債表規模看,該局技術上從未啟動過退市,加息僅代表貨幣政策正常化一部分,該局資產負債表規

模縮減才是退市真正關鍵。

目前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高達4.5萬億美元,當中逾3.7萬億美元正是自金融海嘯後推行量寬以來不斷收購資產帶來的。其中逾2萬億美元是從二級市場收購的國債,其餘是按揭抵押證券。3年3次加息後,該局對縮減資產負債表認真起來,有人質疑,主席耶倫在任日子已屆倒數,整個聯儲局行將大換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有意見認為,既然美國要大搞基建及財政刺激,根本沒有條件及沒有必要縮減資產負債表。但很簡單,中央銀行政策雖是保就業、控制通脹,但管控貨幣政策才是工作核心。客觀環境無疑是政策的考慮,但如長期假設客觀環境不容許政策正常化及退市,該局根本重要性如零,故續討論退市問題,為要凸顯重要性、存在意義及獨立性。再者,環球央行貨幣政策未達到百分百一致水平,有鬆亦有緊,只要善用不明朗因素,從而趨升美債需求,續保留龐大資產負債表水平與否未必最重要,更何況塑造與善用不確定因素,從來就是美國的強項。

最新公布的就業數據明顯遠遜預期,惟美元及美債債息走勢卻視之如無物,背後原因是支撐債市主要機構大戶相信,聯儲局會真正退市。縮減資產負債表既需穩定的金融市場配合,從局內一眾委員發言可見,縮表同時需聯邦基金利率升至一定水平,最理想是介乎1至2厘之內。如此,當負責買債計劃的紐約聯儲局頭頭多次就縮表發言後,6月加息預期不跌反升。

縮表牽涉複雜及多個潛在不同方案:包括縮表是否需續同步加息?局方直接沽部分資產組合或僅將到期資金不予續期?先向按揭抵押資產動手或一併將國債包括在內?每月縮減規模涉多少?甚至需否提升透明度而對每月或每季資產負債表規模作指示,情況如目前利率「點陣圖」?但幾乎可肯定,怎縮也好,局方資產負債表沒有可能回復至海嘯前水平,就算按現水平減半,花時隨時是5年或以上,還要假設經濟及金融狀況一切正常。

如香港龐大銀行體系結構很大部分源於美國為首的央行量寬政策、市場資金氾濫造成,聯儲局若啟動縮表大行動才是對本港最大考驗,而非加息次數影響那麼簡單。縮表是變相抽走市場資金,更重要影響是對長期利率的推升作用,似乎本港財金官員需要盡快就美國縮表課題作研究及更深入指教市場,而非一成不變不斷重複資金總會外流、利息一定會升的論調。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