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遊樓市】「侖居」方案涉及舊校用途(脫苦海)
為解決劏房住戶和輪候公屋人龍的居住需要,早前已有社區推出「光房」計劃,之後又有「社會房屋」的計劃,由物業擁有人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將舊樓改裝作小型出租單位。現在更有團體提出,將舊舍改裝作臨時居住用途。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及香港珠海學院聯同多
個關注團體,發布「侖居」方案,建議政府以閒置校舍作為過渡性房屋。方案以閒置9年,總樓宇面積為9,921平方米的觀塘道前聖約瑟英文中學校舍作為研究對象,提出將校舍改建成100個獨立單位,包括89個4人單位,總共可供380人居住。每個單位都會有廚房、廁所和窗戶等設備,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7平方米。單位外亦會設有共用空間,例如兒童遊樂場和溫室等。
據專業測量師估算,「侖居」方案成本為$93,000,250,每平方米成本為9,374元,每個單位改建成本約需93萬元,較光屋50萬元成本高,與貨櫃屋100萬元成本相若;至於公屋方面,按本年度平均每間建築成本約為71萬元,但按每方米約1.37萬元成本,高於「侖居」約9,374元。
過去已有反映荒廢校舍可考慮作住宅用途,今年五月規劃署就建議將183間空置校舍中的一成半建住宅或丁屋,元朗區佔最多達50間校舍,北區及大埔亦分別有35間及26間。當中128間空置校舍將保留或撥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18間改劃為住宅用途,10間改劃為可興建丁屋的「鄉村式發展」。當中最少有35間公開接受短租申請。
最新的例子是位於青衣的香港張氏宗親總會張熾昌紀念小學,納入「青康路北擬議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建議連同附近的長青邨公共運輸交匯處、長青社區中心及長青邨青桃樓旁的籃球場,合併發展為興建4幢公屋樓宇,約3,050個單位,整項發展計劃預計於2023至2028年分階段完成。
今年是雙非學童入學高峰期的最後一年,之後小學入學學生將陸續下降,廢棄的小學校舍將會越來越多,特別是市區人口外移及老化,新市鎮還可能會有新增的小學需求,市區現時已廢棄的學校已經有很少機會可以重新應用,將之發展為社會房屋或侖居是其中的可能性,但長遠來說怎樣利用這些珍貴的社會資源,是值得探討的。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