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品中資 - 羅國森 2022年12月23日

品中資 - 羅國森 2022年12月23日


《品中資-羅國森》中芯(00981)輸技術,但贏市場

《品中資-羅國森》中芯(00981)輸技術,但贏市場

  《品中資》上日提到,股神巴菲特入股台積電,令投資者憧憬台積電的前景。但對香港投資

者來說,要直接買台股的台積電有點麻煩(或許可以透過基金,但基金不只持有一隻台積電,其

他股票

的表現有可能拖低台積電);要不就是透過美國的預託證券,但同樣地,這也要有美國股

票戶口才行。雖然有美國股票戶口的人應該多過台股,但始終有點不方便。

  退而求其次,就令我想起中芯國際(00981)這隻中資股。但我必須承認,由中芯上市

至今,我都不太喜歡這隻股票。兩年前,中芯股價創了新高,我才開始對她另眼相看。但到這一

刻為止,我都未買過中芯,因為過去她給我的不良印象始終揮之不去。

  首先,兩年多前,即2020年7月16日,中芯A股(滬:688981)在內地科創板

上市,股價單日急升兩倍(招股價27﹒46元人民幣,上市首日收報82﹒92元人民幣),

但同一時間,在港上市的中芯,卻單日大跌兩成半(7月16日收報28﹒75元,比上日大跌

9﹒7元),兩者落差之大,令人看得目瞪口呆。

  如果大家知道此前中芯的股價表現就更感到詭異,因為在此之前的大半年左右,中芯股價可

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2019年底,中芯股價才不過11﹒94元,其後反覆上升。經過3月

份疫情大爆發後的急跌,中芯股價開始大幅反彈。

  6月份之後,升勢轉急,最高升至7月15日的即市高位44﹒8元,即是A股上市前一日

,當日收市回落至38﹒45元。即使以這個股價計,年初至當時也累積上升了2﹒2倍,冠絕

一眾科技股。
  但離奇的是,當中芯A股成功上市之後,中芯股價就像洩了氣的皮球,除了在A股掛牌當日

大跌兩成半之外,往後的日子也持續下跌,令人想到,之前半年的大升,只是為了A股上市造勢


 
*中芯股價仍未返家鄉*
 
  我當時形容,中芯股價的表現,以及她們落實上內地科創板的過程,都好像是一個「劇本」

,因為她們從申請到獲批,只用了短短19日,破了歷來的紀錄。

  此外,中芯於2000年成立,2004年來港上市,招股價2﹒69元。但除了上市首年

賺錢之外,接著就連續虧損了5年,即使由2012年起開始未蝕過錢,但盈利表現飄忽不定,

最好的2016年賺3﹒16億元(美元.下同),但2012年又大幅縮減至只賺2261萬

元,2018年也曾倒退至只賺7721萬元!

  2016年時,公司決定將股份十合一,換句話說,即使昨日中芯的收市價是17﹒02港

元,但折算回本來股價,也不過是1﹒7港元左右,即是股價仍未返家鄉。而且,過去18年,

中芯從未派過息。
  不過,這一切都已成往事。正好就是從2020年中芯A股上市後,中芯的業績終於有突破

,當年的盈利6﹒69億元,比2019年大升3﹒2倍;到了去年的2021年,盈利再大升

至17﹒75億元。今年上半年,中芯的盈利進一步增至9﹒6億元,預計全年仍有雙位數增長


  但諷刺的是,去年中芯股價大約再回落了一成半。到了今年,股價表現才回復平穩。某程度

來說,今年中芯是跑贏大市的,以去年底的股價18﹒66港元計,今年以來,中芯股價只是下

跌了8﹒8%,同期恒生指數大約下跌15﹒9%呢!

  為甚麼中芯的業績可以重回正軌?一切緣於2019年美國宣布抵制華為,觸動了中央的神

經,因為儘管中國的資訊科技水平已經緊貼其他先進國家,但原來,作為一切智能設備必須的半

導體,內地仍然未能自主研發,而要靠進口。
  換句話說,中國的所謂高科技發展,仍然被外國人揘著脖子。於是,當時就有一個說法,要

做自己的「中國芯」。而中芯在當時,以至今日,都是內地最大的芯片代工生產商。因此,當中

央決定要製造「中國芯」的時候,中芯就彷彿被「黃袍加身」了。

  但正如上日的品評中指出,雖然中芯是內地最大的半導體代工生產商,但她的技術水平比起

當今最先進水平大約仍然落後6年,因為中芯現時可以量產的14納米晶圓,早於2014年就

面世。
  再者,台積電在2017年已經實現7納米工藝(數字愈細,代表耗電量愈低,效能愈強,

技術也愈高),2019年量產。目前市面上的5納米芯片,主要由台積電生產,而該公司的3

納米芯片,也於今年開始量產了。
 
*市盈率10倍頗吸引*
 
  不過,話得說回頭,中芯的技術水平雖然不及台積電,以至三星等公司,但這又是否最重要

呢?因為中芯開始將市場轉向內地(可能是無奈的決定),2022年中期業績中,中港的營業

額已佔六成四,2017年時只佔四成七。但更重要的是,2017年時美國的營業額佔四成,

但2022年中,整個北美只佔兩成二。即是中芯開始擺脫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如果主力內地市場,最尖端的晶圓技術又未必可派用場,因為中芯供應的芯片,主要用於智

能手機(32﹒2%)、消費電子產品(23﹒5%)和智能家居(12﹒8%)。而實際上,

中芯賣最多都是90納米及以下的芯片(62﹒5%),28納米也不過佔15﹒1%。

  作為內地最大的芯片代工,只要中芯能夠加大力度開拓,未來的盈利增長空間仍然很大的。

我形容,中芯在美國打壓之下,未來還有一段時間是輸技術的,但卻可以換取更大的市場空間,

實際上未必差得過台積電太多。
  因此,我會認真考慮買中芯這隻股票了,以現價計,中芯的往績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如

果今年維持一成以上增長,市盈率更會低於10倍,這在科技股的範疇,確實是吸引的。

《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加息周期唔使急,最緊要定!各大銀行實時「定存息率大比拼」► 即睇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