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專家點評 - 陳鳳珠 2024年6月8日

專家點評 - 陳鳳珠 2024年6月8日


陳鳳珠:內地並未出現產能過剩 陳鳳珠


美國對內地18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涉及電動車、電池、鋼鐵及鋁、半導體、太陽能電池、關鍵礦物、起重機等七類商品,部分將於今年8月1日起生效,其中對電動車的關稅由25%提升至100%,對鋰離子電動車電池徵收25%關稅,對口罩、鈷礦石和鋁礦石等關鍵

礦物、起重機、鋼鐵和鋁製品徵收25%關稅,對太陽能電池、注射器和針頭徵收50%關稅。預期美國對內地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將會繼續推高進口商品成本,或會削弱美國企業的盈利,同時會推高通脹壓力。

美國一直指內地的產能過剩,並補貼大量商品湧入全球市場,但內地真的產能過剩嗎?去年,內地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產品出口額突破萬億元,反映內地在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努力,但美國卻因內地的出口上升而指內地的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而觀乎美國生產的晶片約八成出口至其他國家,德國、日本生產的汽車分別約八成及五成用於出口等,內地去年的新能源汽車出口佔其總產量比例只有約12%。至於美國指內地的產業發展依賴補貼,但其實內地的新能源產業增長迅速主要有賴發展規劃的前曕性,加上技術品牌的持續升級備受國外認可,並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布局,令成本得以控制。

近期美國一直針對內地的電動車出口,其實,內地的電動車很少出口至美國,而美國於2023年從內地進口的鋰離子電池約為132億美元,因此要留意加徵關稅或會影響內地的鋰離子電池發展。去年,美國從內地的進口總額為4272.4億美元,而今次涉及的180億美元商品,僅佔美國從內地進口總額的4.2%,因此預料實際影響不大。

不過,其後七國集團的財長會議中討論憂慮內地產能過剩不利全球經濟,但同時警告美國向內地貨品加徵關稅或觸發貿易戰。而歐盟亦計劃對內地電動車進口加徵關稅,內地表示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保護主義解決不了歐盟的問題,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具體經貿問題,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及自由貿易。研究亦顯示若歐盟對內地電動車加徵關稅,進口數量將減少,並會影響在華生產的歐洲汽車製造商,同時令消費者買車成本大幅上升,反映加徵關稅將不利雙方發展。

獨立股評人陳鳳珠
(筆者本人並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專家點評 - 陳鳳珠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