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於2024年前11個月的減幅即使較前10個月略見收窄,卻只有「信托貸款」、「企業債券淨融資」和「政府債券融資」等幾個項目的增量尚見提升,惟「對實體經濟發放人民幣貸款」、「委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增量均維持縮減之勢,此顯社會融資市場恁弱和未能支持各
業融資所需。中央宜逐步全面強化社會融資建設和發展,為國民經濟穩中有進成長作有力貢獻。
*政府債券佔社會融資三成二持續穩增*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所發布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全國社會融資的總規模增量於2024年1-11月份累計2.94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少增4.24萬億元或同比減少12.6%,相對於1-10月份累計27.6萬億元的13.24%減幅收窄0.64個百分點,唯是所少增的幅度與1-9月份的12.5%大致相若,仍屬雙位數的大跌幅。
從多個融資項目於2024年1-11月份的變異,呈現相當嚴重的良莠不齊的現象,即增加的項目少而縮減者多,其中(甲)有增長的項目,最惹人注的當然為(一)「政府債券融資」,增量淨額於2024年1-11月份累計9.54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多增8668億元或9.99%,略高於1-10月份的9.4%增幅,又遠低於1-9月份的20.46%;此數在社會融資總額29.4萬億元中所佔比重高達32.44%,足見商業社會的融資市況實在差勁。人行於2019年12月份起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原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合併為「政府債券」指標,指標數值為托管機構的托管面值。
至於商業機構的融資,以(二)「信托貸款」表現略穩:於2024年1-11月份累計3826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593億元或1.1倍,卻比1-10月份累計增量3734億元多增的2762億元或1.61倍為低,而1-9月份更淨增3563億元和加3.57倍,但表現尚可接受。信托貸款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將委托人存入的資金,按指定對象、用途、期限、利率與金額等發放貸款,和負責到期收回貸款本息的一類金融服務,委托人在發放貸款的對象、用途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權,又可利用信托公司在企業資信和資金管理方面優勢,增加資金安全性,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信托貸款倍增惟涉資有限企業債券象徵式增加*
即使(三)尚屬有增長的「企業債券融資(Enterprise Bond)」,於2024年1-11月份的增量累計1.9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只是象徵式的增加257億元或1.9%,而1-10月份達1.69萬億元同比更減4.18%,比1-9月份所減2.4%多減1.78個百分點。此為股份公司而在中國有一部分屬非股份公司發債,通常是依照法定程序發行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債券,獲金融機構積極支持特別是非股份公司的企業機構債券融資。
其他的社會融資項目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減,引人以憂者為(四)「委托貸款」,於2024年1-11月份的增量出現負數585億元,上年尚稍增242億元。須知道,「委托貸款」是由委托人提供合法來源的資金,而委托業務銀行會根據委托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業務;委托人通常政府部門、企業單位,亦有個人,屬可靠性和穩定性相對頗高的融資。
表現更差的是(五)「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於2024年1-10月份淨減少1964億元,而2023年同期增加813億元,。此項的最主要作用,為:企(事)業單位期內的票據融資由淨減轉淨增,更是在企業的中長期及短期貸款皆增的情況底下的新發展,此數淨減,意味商業活動前景欠佳。
*須促委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發展*
還有(五)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於2024年1-11月份僅達2416億元,較上年同期7434億元大幅減少67.45%,與滬深股市市況反覆回調之況頗有關係。
最是嚴重的問題,是(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於2024年1-11月份淨增16.21萬億元同比減少4.91萬億元或23.24%,而此項在整體數目所佔比重約55.07%,而其減少,加上其他項目表現差勁,遂使社會的資金來源甚為不足。要知道,中國人民銀行自2023年1月份起將消費金融公司、理財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三類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納入金融統計範圍,並對社會融資規模中「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和「貸款核銷」數據進行調整。據人行披露的資料:消費金融公司、理財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三大火一月金機構於2023年1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8410億元,當月增加57億元,而貸款核銷餘額1706億元,當月增加30億元。
要指出,「社會融資」是指實體經濟中的各行各業,從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各個不同金融機構和體系獲得的信貸內與外資金,是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補充,以彌補單一的銀行以信貸為主的狹窄融資渠道之不足,有助於強化經濟社會各個行業的融投資力量,甚至提升資金利用率,保證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由我很不滿意境內的「社會融資」長期低迷的發展和表現。
《資深財經評論員 黎偉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