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製品
仿製品

內地上月一個拍賣會上,有限量Labubu以百萬成交。 (資料圖片)
泡泡瑪特(9992)的人氣IP公仔Labubu(拉布布)紅遍全球,名人爭相connect沾光,有銀行吸客開戶以此作招徠,又有仿製品應運而生;6月初一個內地拍賣會上,一款顯示為初代藏品級薄荷色的Labub
u,竟然以108萬元人民幣拍出,又一次「震驚世界」。據報該款產品尺寸高131厘米,材質為PVC,在備註欄寫「全球唯一一隻」。除此之外,一款全球限量15版棕色Labubu則以82萬元成交。飢餓行銷製造供需失調,正版貨吃緊之餘,就連仿製品也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加錢也沒貨,連排隊也都排不上。
在美國,仿製品(Dupe)也普遍化,由原價萬多美元起步的法國名牌手袋淪為100美元不到的Walmart「自家品牌」,到頂流瑜伽褲以十分一價錢的Dupe出現在Costco;例子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受歡迎,官司滿天飛的有趣現象。惟這現象的興起,與冒牌貨、膺品不同,Dupe旨在捕捉熱門商品的外觀、感覺,不會謊稱是正品,不會複製商標,故不能被指控為直接侵權。像Labubu熱潮下,出現了仿製品Lafufu,被廣泛認可又引發了人們的興奮爭購,應付了需求也帶來反思。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精明消費者不容易受騙,產品價格是否彰顯其價值,大家心中有數。

觀徼集 - 胡雪姬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