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陶冬天下 - 陶冬 2025年7月18日

陶冬天下 - 陶冬 2025年7月18日


  日本上議院選舉將於7月20日舉行,自民黨主導的執政聯盟可能失去上議院多數席位,日本可能出現小政黨林立局面,而政壇或許將進入戰後罕見的動盪。

  日本在戰後幾乎一直由自由民主黨主導著政壇,但是去年爆出的政治獻金醜聞令其聲譽大跌。非主流自民黨人石破茂爆冷出任自民黨領袖和首相,但仍未能扭轉

選民對黑金政治、密室政治的厭惡。根據《朝日新聞》最新公布的民調,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可能僅獲得35個上議院席位,同時失去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控制。結束不久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自民黨僅取得127席中的22席,刷新歷史最差紀錄。

  如果民調接近選舉結果,則日本政治進入戰後未見的一個政治亂局,從首相人選到政策導向,從美日貿易談判到增值稅率何去何從,一切都變得不可預測,這對日元資產是重大的利空。日本舉國關注的日美關稅談判也變得不可琢磨,石破茂在承認選舉失敗後迅速與美國達成框架性協議,也許是避免政治混亂、美國施壓、市場恐慌的最好辦法。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上議院選舉前訪問日本,估計就是希望和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探討一個應急計劃,以期萬一日本出現政治權力真空,石破茂在離任前處理好貿易協議,避免關稅談判陷入長時期停頓。

  執政聯盟想贏得維持現狀所需的50個議席,但看來達成這個目標的難度很大。一旦選舉失利,筆者認為,自民黨失去席位的數量,對未來政局演變關係重大。

  如果執政聯盟贏得48至49個席位,自民黨會將敗選當勝利慶祝。自民黨內部目前瀰漫著失敗情緒,如果最終結果接近50席,執政聯盟反而鬆一口氣。要是能說服幾位獨立或反對黨議員倒戈,執政聯盟仍可能保住上議院多數。因此石破茂可能得以留任,不少自民黨高層希望避免因黨魁選舉觸發黨內危機和選民厭惡。

  如果執政聯盟贏得40至47個席位,那將是一場重大失敗。石破茂自然需要辭職謝罪,自民黨與公明黨的聯盟應該可以維持不變,不過需要找到一位新的自民黨黨魁,還需要與其他反對黨協商組成執政聯盟。這個過程也許相當漫長,政治真空令貿易談判和預算審議停頓。

  如果執政聯盟僅贏得40以下的席位,則是災難性的。部分自民黨員可能選擇退黨,並與反對黨議員聯合組建新政黨,日本政權穩定的基石崩塌。這種情景下,石破茂宣布離職後舉行黨魁選舉,但是黨內選舉最少也需要數周的準備時間,錯過美國設置的關稅談判截止期,日本輸美產品關稅可能被上調。

  更大的麻煩是,自民黨新選出的黨魁無法自動成為下一屆首相,執政聯盟已經失去了下議院的多數席位。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儘管自民黨在下議院不佔多數席位,但仍就像去年秋天石破茂成為首相那樣,新任黨魁有可能成為首相,不過僅僅依靠現在的自民/公明黨恐怕難成其事。

  接下來就是下議院選舉首相的博弈。筆者不排除反對黨領袖(如野田佳彥)成為首相,更可能的是新任自民黨領袖將在8月通過召開國會特別會議當選為首相,前提是新自民黨領袖必須拉攏到願意加入聯合政府的第三黨,以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這個談判過程相信需要很長時間。願意加入聯盟的第三黨很可能會要求擔任首相的職位,不排除自民黨或對此作出讓步。組建聯盟的過程將非常複雜,需就包括財政政策在內的基本政策立場展開談判。達成協議起碼需要數周時間,在此期間,新任自民黨黨魁兼首相只能作為新政府組建過程中的看守人,政策上就無能為力了。日本有可能有幾個星期陷入政治真空。

  假若上下兩院的議員陸續退出自民黨,以及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會等黨派的議員組成新政黨,則情況更加複雜,政局恢復正常需要更久的時間。最壞的可能是,被退黨潮癱瘓的自民黨甚至無法舉行黨魁選舉,那麼石破茂仍將擔任首相和黨魁。在野黨很可能趁機對石破茂提出不信任投票,逼迫解散下議院,並進行臨時選舉。

  現在輪到美國著急了,華盛頓希望石破茂繼續擔任黨魁和首相,並在8月1日的最後期限之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框架。如果他同時辭去這兩個職務,日本將沒有首相,貿易談判勢必群龍無首。如果石破茂辭去黨魁職務,但保留首相職務,在法理上他可以繼續與美國談判貿易協議。筆者認為石破茂有可能選擇繼續擔任首相,以便與特朗普達成貿易協議,而自民黨則同時推進黨魁選舉進程。

  無論新首相來自哪個黨派,都會希望石破茂在離任前處理好與美國的貿易協議,那麼新首相就不需要面對這個燙手山芋。由於這個奇怪的原因,也許石破茂還真的不會在選舉結束後即刻下台。貝森特於周五(18日)率領美國代表團訪問大阪世博會,他應該會以更大的誠意(乃至讓步)推進美日關稅談判。

  日本即將可能面臨一場政治動盪,組建一個能夠掌控兩院的新政府並不容易。幾乎所有在野黨都要求調整增值稅,組閣談判必然艱難。最終哪些政黨加入執政聯盟,它們願意付出怎樣的財政代價,一切都是未知數。《陶冬》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陶冬天下 - 陶冬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