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一專欄 - 葉佩蘭博士 2025年9月10日
俄油制裁 雷聲大雨點小吼位沽
廣告
本週三(9月3日),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0月原油期貨收盤下跌1.62美元,報每桶63.97美元,現時市場關注產油國可能再次提高產量,以及美國原油產量創紀錄高位所帶來的影響。
閱讀全文
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但市場對供需基本面惡化的擔憂主導交易情緒。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可能進一步增產的預期、美國原油產量創紀錄高位,以及亞洲需求增長乏力等因素,共同壓制油價反彈動能。
技術面顯示,紐約原油(WTI)已形成明確下行趨勢,基本面與資金流向均支持看淡觀點。
美國能源組織(EIA)數據顯示,8月22日當週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減少240萬桶,降幅略超預期,但庫欣交割庫存卻增加至3,250萬桶(佔庫容70%),反映內陸供需失衡加劇。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原油日均產量躍升57,000桶,至1,343.9萬桶,創歷史新高。
新興市場需求動能放緩
二疊紀盆地鑽井效率提升,抵消鑽機數量減少的影響,255座作業鑽機仍支撐著產量增長。
能源諮詢機構伍德麥肯茲指出,2025年美國本土48州產量將增長33萬桶,主要來自已鑽未完成井(DUC)的持續釋放。
OPEC+供應壓力同步增加。路透社報道,八個OPEC+成員國將在週日(7日)會議上考慮進一步提高石油產量。雖然該組織實際增產常未達承諾(部分成員國面臨產能限制),但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已實質性增加出口。
8月沙特對亞洲出口增至每日520萬桶(3月以來最高),俄羅斯出口維持348萬桶高位。SEB銀行分析師警告,若產量按新配額增加,2025年9月至2026年間市場將進入「大幅供應過剩」。
需求側同樣令人失望。LSEG數據顯示,亞洲8月原油進口量,雖環比增加每日227萬桶至2,718萬桶,但這主要源於7月基數過低。
更重要的是1月至8月亞洲日均進口2,702萬桶,較2024年全年僅增51萬桶,遠低於OPEC預測的71萬桶需求增幅。
內地每日20萬桶與印度22萬桶的預期增長未能完全實現,反映新興市場需求動能放緩。
地緣風險方面,儘管俄烏衝突升級(俄羅斯飛彈襲擊造成基輔21人死亡,烏克蘭反擊煉油廠),但市場對此反應冷淡。白宮聲明稱特朗普對襲擊「感到不滿」,但未宣布新制裁措施。
PVM分析師指出:「市場普遍認為,美國不會立刻實施對俄羅斯原油的制裁,印度將無視制裁威脅繼續購買折扣俄油。這種政策不確定性反而加劇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印度進口關稅已加倍至50%,但未能阻止印度購買俄油。俄羅斯對印度出口維持在每日160萬桶高位,折扣幅度擴大至8至10美元。
這表明地緣政治因素對實際供應影響有限,反而強化了市場的看空情緒。
建議讀者可於63.77美元沽WTI原油(10月)期貨,目標價58.73美元;止蝕66.28美元。
撰文:經一編輯部
勁一專欄 - 葉佩蘭博士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dige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