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聲興:中美再起衝突 投資者宜均衡配置策略 鄧聲興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正面臨貿易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雙重考驗。2025年10月11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宣布,計劃自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0%的額外關稅。這一激進政策引發全球市場劇烈波動,主要股指出現大幅震盪。作為
回應,中國於10月9日至10日連續推出九項反制措施:首日發布七份公告,對稀土相關物項、技術設備、原輔料、鋰電池、石墨及超硬材料等關鍵戰略資源實施出口管制,同時將13家美國、英國及美加聯合體等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次日再發兩份公告,宣布對美國船舶徵收特別港務費,並對美國晶片巨頭高通公司啟動反壟斷調查。這些舉措標誌著中美貿易摩擦已從傳統商品關稅,擴展至技術管制與市場准入等多維度領域。
在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背景下,市場對聯儲局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為投資者帶來一線希望。根據利率期貨數據顯示,市場預計2025年聯儲局將實施125點子的降息幅度,使聯邦基金利率從當前4.75至5.00%區間降至3.00%以下水平。歷史數據表明,在過往降息周期初期,新興市場通常可獲得12至15%的估值修復空間。然而當前環境的特殊性在於,貿易衝突可能引發的供應鏈擾動或將制約通脹回落進程,從而影響聯儲局的降息節奏,形成政策抉擇的兩難局面。
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已超越雙邊範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兩大經濟體間的緊張關係持續升級,迫使世界各國在夾縫中尋求平衡。保護主義浪潮呈現蔓延態勢,加拿大、巴西與墨西哥等國相繼出台本土鋼鐵產業保護措施,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體系的分化風險。
當前市場正處於政策與貿易關係的轉捩點,建議投資者採取均衡配置策略。可超配受益於利率下行的科技與金融板塊,同時配置部分防禦性資產對沖潛在波動。可聚焦三大主線:一是對利率敏感的高成長科技股;二是受惠貿易關稅下調的出口導向型企業;三是盈利能見度高的消費龍頭。投資者應密切跟蹤聯儲局政策信號與中美經貿磋商進展。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作者未持有上述股份)
專家點評 - 鄧聲興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