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率低是好事,努力工作是愛國愛港
投票率低是好事,努力工作是愛國愛港

投票率低是好事,努力工作是愛國愛港
日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指出:「過往投票最多的時候,是香港最亂的時候……市民覺得好滿意情況、滿意現狀,反而投票情況未必很多。」
在較早的時候,工聯會會長港島東立法會議員吳
秋北也有差不多的說法:「有時政府做得好,反而少了人投票。」
追溯至更早的時候,2021年的選舉,投票率由上屆58.28%的新高、急挫至30.2%新低,時任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也說過:「若一個很高的投票率是建基於政治劣質化,甚至是建基於有部分候選人藉此爭奪政權以危害國家安全」,或「候選人互相汙名化,甚至以暴力破壞其他候選人的選舉工程」,「這並非值得我們認同」、「令社會邁向民主發展」的高投票率。
事實上,政治爭拗少,人民對於參與政治的興趣也會減少,投票率也不會高,這應該是政治學的常識了。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香港人有「政治冷感」的稱號,但是當時經濟急速發展,市民生活安定,這證明了政治投入和人民的滿足感往往成為反比。
所以,這兩年來,有看我的專欄、視頻的人都知道,我反對「谷票」,現在政府與建制派中人「悟今是而省昨非」,是大大的好事。
看數字,現時的選民登記有413.9萬名,與2021年相比,少了33.4萬人,相信這應該是移民所致。

此外,18至20歲跌幅最大,其次是21至25歲,不說別的,生育率低也是大有關係。至於66歲以上選民增長,71歲或以上選民逾78.4萬,較去屆立選及前年區選分別多約22%及8%,其中一個原因,是選民/人均年齡老了(一笑)。更重要的是,這兩年來,建制派大力「谷票」,由於其票倉基礎在於老人,谷的數字自然也集中於老人。
正如一年前我有一篇被廣傳的文章,指立法會應減少議席至50至70名,如今選民數字減少,這「減員」更是愈來愈有需要。至於區議會這些地方議政機構,倒不如由關愛隊負責,更具實效。
香港人,努力賺錢,就是愛國愛港的最佳體現,就是對國家的最大支持,可不是嗎?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