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撐夕陽工業:新報例子
死撐夕陽工業:新報例子
《新報》於2015年停刊。(資料圖片)
2011年至2015年,馮兆榮/鍾錦江分別擔任《新報》的社長/副社長。馮/鍾二人是傳媒老行尊,八十年代已是玉郎集團的傳媒部門揸弗人,管理全港第二暢銷的報紙《天天日報》,以及三成左右的雜誌市場,當時
年薪幾百萬元,到了今時今日,磚頭身家十億八億元吧。
當時,《新報》的銷量正在下跌,原因是其社長(姑諱其名)企圖把報紙轉型,改革成為高一檔次,以吸引更高級的廣告,首當其衝是色情內容,以及馬經版。結果不消說,當然是跌紙啦。
於是,老闆楊受成禮聘馮/鍾二人重為馮婦,兩人當收租佬已久,不甘寂寞,於是重出江湖。而我,則被他們聘為主筆,負責寫社論,以及吹水。
當時已是網上世界,大家都深知,未來必然是網媒世界,紙媒不會存在,而紙媒的銷量整體下跌,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
打這下風牌,我們應如何面對、如何應付、如何自處?
不消說,其中一招當然是節流,馮兆榮熟悉印務編務程序,在這方面是專家。至於開源,這些年來,我們交遊廣闊,揼心口,找朋友支持,兩三年的廣告量,不成問題。
至於銷量,大勢不可變,但可小打小鬧,把馬經、股票貼士這些拳頭產品搞好,換一些比較受歡迎的專欄,我寫社論,當然是品質保證:不致於太左,但也不會得罪政府。所以我是連編輯會議也不用開,直接交稿的,可知對我的信任程度。
我們的基本策略是:這是一場勝不了的下風仗,因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升紙,總之跌紙比較慢,就是贏了。不求賺錢,總之蝕得比前任少,就是贏了。
結果在那5年,我們超額完成任務。直至有一天,會計部打電話給馮兆榮,說他年紀太大,買不了員工保險,馮爽快地辭職不幹,免得麻煩,反正他大把錢,唔志在。
兩人辭職後,很快地換了兩任社長,都是滿懷雄心壯志,大事改革報紙,我發覺形勢不對,很快也劈炮了。
沒幾個月,《新報》停刊。我想,如果馮鍾二人繼續下去,也玩不到今日,但多撐幾年,卻應不成問題。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