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專家點評 - 廖嘉豪 2025年11月11日

專家點評 - 廖嘉豪 2025年11月11日


廖嘉豪:目前AI投資熱潮明顯有別過去泡沫時期 廖嘉豪



市場圍繞人工智能(AI)投資資本開支過熱的憂慮揮之不去,納指及費城半導體指數上周分別挫約3%及4%。各科技巨企的確大增資本開支,但投資者需留意,目前的資本開支熱潮顯著有別科網爆破期間環境。美國巨企的債務承擔能力極強,科技七雄的淨

負債對比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DTA)比率仍為負值,與過去泡沫時期由電信公司透過高槓桿率帶動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截然不同。

撇除舉債能力,另一投資市場關心的是巨大AI投資能否帶來可觀回報。目前一眾雲端服務供應巨企普遍反映,AI推理服務需求強勁,只是受限運算能力而積累大量未交付訂單。而上周亦提及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價格也因此而急升,亦明顯有別90年代末產能過剩而下跌。科技、媒體及電信(TMT)的業績亦顯示,其EBITDA利潤率高達35%,較10年均值高出1.6個標準差,而過去12個月的收入按年增幅及EBITDA增長亦持續強勁。簡言之,資本開支增長強勁,但盈利能力指標表現更好,為巨額資本開支對盈利基本因素的潛在負面影響提供顯著緩衝空間。

另一方面,中資互聯網股最近同樣表現落後,但科網巨企本周開始公布業績,或續可保持投資者對AI應用及雲端業務增長信心。AI應用在加強廣告定位、遊戲開發以及視像生成的好處已初步顯現,而雲端基礎設施和使用AI模型等直接變現AI投資的趨勢亦應可持續。中國互聯網巨企在應用程式開發、大數據分析和用戶定位演算方面優勢明顯,業績報告應可繼續令投資者相信AI技術有效增強廣告和遊戲吸引力的變現機會。另外,各電商平台早已於10月9日至16日左右啟動雙十一促銷活動,雖然各電商可能不會公布實際商品交易總額(GMV)或增長率,但根據已公布的用戶和訂單增長資料,GMV在高比較基數下或仍有中至高單位數增幅,中資互聯網或仍是投資者捕捉中國AI增長趨勢的優先考慮行業。

中國政府在「十五五」規模中承諾提高消費在GDP中的份額,並明確提出「家庭消費份額顯著增加」的目標,持續的促進消費政策將有利中國消費行業。而中國消費模式亦同時轉向體驗式和服務型消費,消費者傾向透過不同的非必需消費品追求更多情感價值,或續有利體驗型的「谷子」消費,以及藝術成分較重的黃金珠寶消費龍頭。年輕消費者在健康相關產品(包括健身、營養食品、改善容貌)的消費比例愈來愈高,個別運動用品龍頭雖仍面對庫存壓力,但中國運動服飾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同時已調低今年第三季增長目標,配合多品牌銷售策略或可令業績表現好過市場預期。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資產配置主管 廖嘉豪
專家點評 - 廖嘉豪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