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專家點評 - 李偉傑 2025年11月20日

專家點評 - 李偉傑 2025年11月20日


李偉傑:小米第三季研發投入再創新高 將持續推動高端化戰略 李偉傑



小米集團(01810)日前公布2025年第三季業績,多個業務板塊仍然穩健,但集團在科技投入及智能製造領域的深遠布局更令人關注。隨著首座「小米智能家電工廠」於10月正式投產,小米已成功建成手機、電動車及科技家電三大智能

工廠的生產網絡,標誌著集團已全面打通從「設計、研發、生產到驗證」,其智能製造體系正日漸完善,這將成為小米在生產和技術上的強大後盾,應對市場的激烈競爭。

儘管現時中國內地消費市場氣氛仍較疲弱,而手機行業更面對記憶體本上漲。面對這些挑戰,小米集團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上表明,已有策略應對,包括透過升級產品結構和提升平均銷售單價(ASP)來分攤成本壓力,管理層更強調小米不只是一家手機公司,其他多元化業務亦能協同分擔壓力,且不會主動或盲目跟進價格戰,這反映其對集團對產品品質及技術能力的高度自信,足以無懼價格戰。

從最新業績看,小米第三季的研發開支9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增52.1%,全年預計將超過300億元。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證明小米正積極累積底層技術,這在整體消費市場受壓、行業明年可能出現加價情況的背景下,顯得更為重要。

此外,小米手機業務正將重心從單純的數量增長,轉向產品結構改善。集團第三季全球手機出貨量仍錄得4,330萬台,連續21個季度位居全球前三;其在中國大陸市場4,000至6,000元價位段市佔率達18.9%,按年上升5.6個百分點。高端旗艦小米17系列中,小米 17 Pro及Pro Max的銷量佔比超過八成,這些銷售表現正好反映集團的高端化策略已見成效。

至於國產電動車市場的激烈同樣競爭,但小米在今年中推出、定位為「豪華高性能SUV」的YU7仍可做到連續三個月位列中大型SUV銷量第一,10月更登上國內全品類SUV銷量榜首。小米電動車業務第三季收入飆升逾199%至290億元,更首次錄得單季度經營收益7億元。集團管理層也率先報喜,表示將於本周完成全年35萬輛電動車的交付目標,汽車業務的快速發展及盈利能力,也令市場喜出望外。

智能家電工廠的投產,將支持小米的家電業務進一步拓展及高端化。同時,小米A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最新已突破10億台大關,達到10.355億,按年增長20.2%。筆者認為,這一龐大的數字不只是反映其物聯網生態系統的規模,更顯示集團「人車家全生態」的發展潛力,以及消費者對小米品牌的熟悉度和忠誠度,這獨特的生態系統將是小米產品在市場的差異化優勢。

投資者可留意,小米現正積極投放在研發,成果會是其產品高端化的重要支持,長遠亦會支持發展其他創新業務。小米11月發表智能家居未來探索方案「Xiaomi Miloco」,均顯示其在AI及全屋智能領域的投入及應用,並率先在行業實施大模型驅動的全屋智能生活方案;全新一代小米澎湃OS 3,也推動用戶體驗上的全面升級,將作為手機、汽車及家電業務高端化的技術支撐。

儘管短期消費市場氣氛或對集團銷售構成壓力,但小米產品品質、品牌認受度及底層技術等方面仍獲消費者的高度認可,其高端化戰略與技術布局,是投資者不容忽視的亮點。

股價由九月底高位向下調整超過三成,14天RSI低於30之下,股價呈現超賣水平,加上內地投資者經互聯互通投放在小米比重超過15%維持在偏高水平,對股價長遠發揮穩定性作用,相信業績公布後可帶來反彈契機,可在現水平開始分注吸納,初步目標在250天線47港元,下一目標在100天平均線52港元,主要防守位置在今年四月貿易戰大市急跌時防守位36港元。

天風國際李偉傑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本人及/或有聯繫者沒有於以上發行人或新股上市申請擁有財務權益)

專家點評 - 李偉傑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