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3年7月7日 星期五

品中資 - 羅國森 2023年7月7日

品中資 - 羅國森 2023年7月7日


《品中資-羅國森》攜程(9961)是可「自發性恢復」的內需股

《品中資-羅國森》攜程(9961)是可「自發性恢復」的內需股

  《品中資》內地經濟仍然疲弱是不爭的事實,而刺激內需也是投資者的共識,大家都在期望

中央政府盡快推出一些針對性措施,重振經濟。

  前兩日我看《經濟日報》的《國情知

聞》知悉,擴大消費、刺激內需已經是中央的共識,認

為是經濟重拾升軌的重要引擎,但內需的範圍這麼大,到底如何刺激消費、刺激哪個領域則仍然

有爭議。
  但據消息透露,國務院已經通過《關於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幹措施》文件,來推動家居消費的

力度。現屆國務院上任之初,已經推動汽車下鄉,但農民買車,特別是國產電動車還需要時間,

因此,第二浪「攻勢」就選定家居消費,說穿了就是圍繞家居生活而來的消費。

  早前商務部長王文濤曾經說,中國消費領域有「四大金剛」,包括汽車、家電、餐飲和家居

。這四大合共佔整體消費的四分之一,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點領域。

  當中提到,餐飲屬於疫後可以自發性恢復的一種消費,看到這裏,我就想起,為甚麼內地不

將旅遊納入刺激消費的領域,尤其是本地遊?
  我認為,旅遊絕對是可以自發性恢復的一種消費行為。大家都聽過「報復式旅遊」的說法吧

!經歷了3年疫情,大家都「捱」得很辛苦,都想出外抖抖氣,呼吸一下異國的空氣。當然,「

報復」只會是一段時間,當一段時間過後,大致應該會回復正常。

 
*本土旅遊超越疫情前水平*
 
  但正正由於內地經濟疲弱,我估計,為了節省開支,出國旅遊的需求,可能要較長時間去修

復;但本土旅遊則會較快地恢復,甚至超越疫情前的水平。我這個假設終於得到證實,因為早前

推攜程集團(09961)(下稱攜程)公布了今年首季度業績。

  當中就提到,國內酒店的預訂量比2022年同期增長100%,比2019年疫情前的同

期更增長了150%,但出境酒店和機票的預訂只能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四成以上。

  今年3月,當攜程公布去年第四季和全年業績後,我在本欄寫過一篇品評,題為《攜程經營

未復常?!》。

  首先,我跟大家重溫攜程的四大業務,分別是住宿預訂和交通票務,這兩大業務已佔攜程總

收入的七成多;其餘就是旅遊渡假和商務管理,合共只佔約一成收入,其餘是一些統稱為「其他

」的業務,約佔總收入一成三左右。
  2019年第四季時,四大業務的收入分別是30億元(人民幣.下同)、35億元、8億

元和3﹒73億元。但去年(2022年)第四季,這四大業務的收入只有17億元、22億元

、1﹒64億元和2﹒77億元,跟2019年仍差大約四成半。因此,我當時的總結是,攜程

的經營仍未復常。
  而由於全世界的復常,尤其是內地的復常,是今年首季才出現。因此,當時我已經認為,最

好還是以今年首季的數字來跟2019年第四季比較,前瞻性就會更高。

 
*攜程首季收入接近100億*
 
  現在攜程終於公布了今年首季業績,就讓我們再比較一下吧!今年首季,攜程的住宿預訂收

入35億,比起2019年的30億元還要多一成以上;而交通票務的收入則是42億元,比

2019年的35億元更要多兩成。
  至於商務管理業務的數入也比2019年為多,只有旅遊渡假的業務未恢復,大約只回到疫

情前的一半。但後兩者的業務收入,只佔攜程總收入的一成,影響不太大。

  早前我已經認定,今年攜程的每季收入應該可以接近100億元。結果,今年首季已經是

92億。如是的話,我絕對有信心,未來3季會進一步接近,甚至超越100億元的水平。那麼

,攜程今年的總收入,就絕對可以超越2019年時的356億元的歷史高位了。

  業績公布後,攜程股價受刺激造好,輾轉升至接近300港元水平,後來又跟隨大市轉弱而

回落,昨日收報269﹒8港元。我認為,無論是作中線或短線投資,攜程都是尚佳的對象。現

價大約處於50天平均線的水平,預測市盈率低於20倍,已經有吸引力了。當然,近期市況疲

弱,可以先下一注,萬一跌至240港元,可以再加注!《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Forex版面大革新!一按了解更新詳情,參加遊戲,填問卷贏獎品!► 立即了解與參加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