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勁一專欄 - 李聲揚 2024年5月3日

勁一專欄 - 李聲揚 2024年5月3日


投資心態︳90%的財富來自40歲後︳李聲揚
廣告
投資心態︳今天講的不是新聞,是舊聞再炒。說的是Brian Fetherstonhaugh,他在著作及演講中提到的一句名言,近期又被炒熱。大家猜猜,一個普通美國人,一生財富,有多少是40歲前累簀的?很快開估。

閱讀全文
Brian是誰?是廣

告公司奧美(Ogilvy)的CEO,照計夠資格講故事。但他說的不是像他一樣的企業精英,而是普通美國人。

普通美國人有多少身家?100萬元?1,000萬元?並非重點。重點是,40歲前,他們累積了身家的百分之幾?

答案是10%。換句話講,一般美國人,90%的財富,都源自40歲之後。但這是為甚麼?又有何啟示?

首先,Brain的著作叫做《The Long View》,很明顯是叫你看長線。但其實Brian並非金融KOL,主力不是講投資,而是講打工。

不過,筆者認為,兩者相輔相成。
投資心態︳第一桶金都是由打工得來
畢竟大多數人,第一桶金都是由打工得來(Brian本身也不例外)。90%身家,是來自40歲以下。所以呢?所以根本不用急。

坊間常會討論,30歲的男人應該有多少錢,40歲的男人應該有多少錢。現實是:絕大多數金錢,來自40歲以後。

可是為甚麼?固然一般來說,工作久了,人工也會高一點。但40歲以後的加薪幅度會特多?好像不是。

筆者自己,就肯定是40歲之前加薪幅度高很多。40歲後則是碌碌無為,原地踏步。

況且,40歲以後,不少人成家立室,甚至生育小孩,又可能要供樓;再加上年紀大機器壞,「維修」(看醫生)或「保養」(買保險)的費用也上升。

同時間,人總會追求生活質素。40歲人,外出旅行,應該不再會住幾十人一間房的旅舍。也未必願意為慳些少錢,而選擇舒適度較低,時間較長的交通工具。縱使不會天天米芝蓮,也不用像窮學生般一條麵包食幾日。

投資心態︳跨過一個門檻
40歲以後,才能累積可觀財富。關鍵是一個簡單的數學概念:Threshold,或叫Hurdle,也就是門檻。跨過了一個門檻,財富累積自然快。

不明白嗎?用交稅做例子,就最簡單。大家剛進社會打工,人工10,000至20,000元,交稅不多。但到你加一倍人工呢?交稅固然多了,但不只交多一倍。

同樣地,人工十倍,交稅就不止十倍!關鍵在於那些「免稅額」大約是固定。人工十倍,扣除免稅額的「應課稅收入」就不止升十倍了。

但正面來說呢?儲蓄也是一樣。不錯,收入高,開支也會升高,不要虧代自己嘛。況且上文提到,年紀漸長,自然有些新的開支。但整體來說,收入升十倍,但開支不會升十倍。

投資心態︳投資趁後生具複利威力
舉具體例子吧:例如15,000元收入,要儲起一半,相信極之困難。基本衣食住行,都佔了一大截啦,儲到1,000至2,000元,都相當不錯。但到收入30,000元時呢?相信儲4,000至5,000元都不是極難。看到沒有?人工一個開,但儲蓄不止一個開。

這又有何關係?因為,其實財富累積,最重要還是靠錢滾錢。不錯,筆者多次強調,投資要趁後生,因為複利的威力。

問題是:後生仔,人工高極有限,其實死慳死抵,也只是拿出1,000至2,000元投資.反而是當人工加上去後,一個月拿10,000至20,000元投資,絕非天方夜譚。

所以呢?其實有點難取捨。但一般來說,似乎年輕時,更加該專注於投資自己,專心工作,希望人工可以倍升。

儲到錢投資固然更好,但即使儲不到,也不用太擔心。反正90%的財富,都來自40歲後。即使40歲前沒有多少財富,但若累積了人脈、技能,又或者是人工已經扯高了,打後的路就比較易行。

最忌是甚麼?最忌是不儲錢,但金錢又花在沒有甚麼建樹的地方。與其自己食幾餐500元的晚飯,不如花2,000元請人食飯,廣交朋友(也歡迎各位聯絡筆者)。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勁一專欄 - 李聲揚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dige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