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BlogBlog - 股榮 2015年1月25日
趣BLOGBLOG:
全宇宙最難上車 又如何……
■兩三年後大量住宅供應落成,樓價將會回歸合理,今日就應該開始未雨綢繆。 資料圖片
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公佈年度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五年蟬聯全球最難置業地區。三百七十八個城市,本港住宅樓價中位數四百八十九萬,為家庭入息中位數28.7萬的十七倍,即十七年唔飲唔食始能買樓,創紀錄之餘,更拋離第二位溫哥華(10.6倍)一條街。據機構指標,數字超過5.1或以上,界定為極度未能負擔,香港17倍應該是宇宙級。
上車難是事實,但非放棄的藉口。常言道:「人比人,比死人」,同樣「樓比樓,比死樓」,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客觀環境及優劣特點,類似Demographia的報告每年多的是,香港不是全球第一才是新聞。
Demographia報告已有數十年歷史,地區覆蓋及數據資料源於當地政府,準確度無可置疑。香港五年前開始被納入,股榮翻查資料剪報,二○一一年初首次公佈,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1.4倍,一入榜即全球冠軍,當年中原樓價指數(CCL)是90.83,大部份報章標題是「香港樓價全球最難負擔」。
連同今年的隨後四年,有關數字一年高過一年,每年話佢癲,明年佢更癲,標題清一色是「三連冠、五連霸」、「港供樓全球最苦、最難負擔」。諷刺是,樓價過去四年累積升了近五成。二○一一年有能力上車而不上車的人,今日恐怕真的受傷了(揼心口揼爆了)。類似這樣的報告,其實只淪為淡友的心靈雞湯。
買樓去到最後,還是睇個人承受能力,而不是睇樓價是否全宇宙最貴。歐美甚至是澳洲等國家,公營房屋比例不高,消費稅以至入息稅抽得重,樓價低相對入息中位數可能算低,但如計入交通、醫療及稅項開支後,剩餘收入相對每月供樓開支,可能會有另一幅影像。香港最吸引之處,可能就是低稅環境,相比之下,供樓負擔是否真的高不可攀,真係睇人。
刻下這個社會,充斥著越遲買、樓越貴的心態。香港樓價是不合理,但日日有天價成交,就是總有一班人,以有限的金額追逐面積越少的居住環境,二手業主叫癲價,成交過後就成市價,或者以樓換樓,高賣高買,這樣的情況,其實是透支未來的購買力。
未儲錢先放棄 不是社會的錯
目前樓價脫離現實,但中長線而言總會回歸理性。置業是一個長遠而慎重的決定,大家看到十七這個數字,很多人會話黐線變態,自怨自艾沒可能儲到首期,但一日不開始行動,未儲錢先放棄,不是社會的錯、政府的錯,而是你自我放棄。
除非家人慷慨,畢業後工作五六七年始儲夠首期上車,這先叫正常。兩至三年後大量住宅供應落成,樓價將會回歸合理,今日不開始未雨綢繆,只懂引用報告「極度未能負擔」,屆時這些機會不會屬於你的,因為「機會係自己把握!」,這是阿源教的。阿源是誰,自己Google啦。
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LIVE】渣馬直擊
http://bit.ly/nextmedialive
股榮
趣BlogBlog - 股榮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