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摸魚手札 - 渾水 2016年9月4日

摸魚手札 - 渾水 2016年9月4日


摸魚手劄:
教曉張華峰乜叫丁蟹效應


■金融服務界議員不知丁蟹是誰,結果惹來了無數網民恥笑。 互聯網



金融服務界議員不知丁蟹是誰,結果惹來了無數網民恥笑,本來不知者不罪,但不知卻要托大,那就真是洋相盡出,怨不得人。朋友徐家健教授網上說我是研究丁蟹效應的專家,這個介乎挖苦與譏笑的說法令我面

上紅得一陣陣。專家不敢說,不過至少肯定比現任議員知更多,畢竟我畢業文是靠寫丁蟹的。既然之前已經教曉議員睇諮詢文件,本座抱著樂善好施、濟世為懷的慈悲心腸,也不吝嗇再教多一次他何謂丁蟹效應。

丁蟹效應的定義,幾乎所有股民都知,就是當鄭少秋的影視作品上畫,就會引發指數下跌,名字是來自《大時代》鄭少秋演丁蟹一角。本來只是可堪玩味的都市傳說,但卻被CLSA出了大行報告研究,分別有2004年market outlook的《Adam Cheng Effect》和2012年《Hong Kong Slice of life. Mind war》兩篇報告。

首先,丁蟹效應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數據上證實唔到。至於數據上的技巧運用,那是統計系、經濟系本科生一定知道的,離不開regression、time series和binary之類的運用。老實說,我現在已經把所有學過的R、Stata、SPSS等知識忘記得一乾二淨,但概念還是記得很清楚。從學理角度去睇,CLSA那兩篇報告寫得甚為粗疏,無大參考價值,因為兩份報告沒有嚴謹處理過數據。

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是樣本太少,雖然鄭少秋當年很紅,但佢的作品數量在統計樣品角度去睇唔算多,所以不論我如何把班那些數據,出到來的R-square都偏低,反映著統計模型上的不可靠。其次,鄭少秋紅遍二岸三地,到底兩岸三地的作品如何量化其效應高低?劇集重播又如何計?電影、劇集、舞台劇的效果又是否一視同仁?而且,心理學上有「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說,到底我應該由鄭少秋作品公布預告開始考慮,還是等到作品正式上畫才計起?還有更多……這都是我當時處理數據上的困難,所以我試行了過百條的方程,不過肯定的是所有R-square偏低、過不到F test,口語淺白的講法即係無乜說服力。

再睇番CLSA兩篇報告,只有指出數據不足問題,其他問題就無點提過。例如《Adam Cheng Effect》一文中講過「The potential standard error could be big given the small sample size of only nine. Nevertheless, we have still worked out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for the sake of fun.」,其實都係為了趣味咁解。《Hong Kong Slice of life. Mind war》則話「Due to insufficient data, TV ratings for1990s were estimated.」,即係太舊的資料唔夠數據。

《Hong Kong Slice of life. Mind war》的設定比第一篇為佳,因為比較近期,所以鄭少秋的作品多了,樣本數據更多。而且,在regression處理更有趣,例如報告定了「悲情指數」一說。如果大團圓結果,就計10分;鄭少秋的角色死了就扣10分。不過,這只是創意,沒有太實際的理論基礎支持。經濟學這門社會科學專門處理一些混亂的數據,所以不論做政策研究、財經分析,掌握多少少都是有利無害的。

金融服務界候選人包括:張華峰、詹劍崙和徐聯安

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渾水
摸魚手札 - 渾水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