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豪:美高收益債壓力漸現 4月發債規模近2年低 廖嘉豪
美股已完全收復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時的失地,期間實際關稅稅率並沒有實質回落,預計投資市場將保持波動,因為美國經濟數據或在第三季才開始惡化。假設整體關稅稅率(特別是美中關稅)將在未來數月大幅下降,是投資者能合理化目前美股估值的唯一途
徑,但關稅下降過程將充滿變數。
標普500指數超過90%的成分股已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雖然有近77%的成分股業績好過預期,但由於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經濟增長前景黯淡,市場分析師已將2025年全年盈利按年升幅預測從去年9月的14.6%下調至7.6%,筆者認為還有更多盈利預測下調空間,增加美股短期的回吐壓力。
另一方面,高收益債市未能受惠美股最近的樂觀情緒,4月23日提及高收益債市息差或面臨上升壓力,代表價格可能下跌。美國高收益債券發行人在4月份僅籌集90億美元,遠低於過去10年的月度均值260億美元,也是自2023年7月(70億)以來最弱的單月發行規模。年初至今的高收益債券發行總額為770億美元,亦按年跌31%。高收益債市的集資情況在5月暫未有改善,5月至今暫籌得僅18億美元,2015至2024年的往績顯示,5月份通常是全年高收益債券發行量第二高(9月第一)的月份,過去十年的平均發行規模達280億美元。
然而,與4月份類似,貿易政策和經濟背景也可能重大影響本月高收益債券的發行規模。值得留意的是,若高收益債市在傳統集資能力較強的月份亦較難取得資金,或加劇高收益債在集資額度較低月份(如7月、8月、10月及12月)的流動性壓力。
市場亦提高對高收益債的集資要求,增加信貸質素較低的高收益債券發行人的集資難度。4月份成功發行的高收益債券大多屬較高信貸評級且有資產抵押,所有在4月發行的高收益債券(除一個別例子外)的綜合評級皆為BB級,且85%的發行債券均有資產抵押(今年年初市場憧憬美國軟著陸,投資情緒較好時,有資產抵押的比率在2月僅佔29%)。
年初至今,BB信貸評級的債券佔發行比例已從2024年的48%升至59%。過去4個月的平均發行信貸評級正從年底的B+逐漸升至BB-。當較低評級的高收益債券發行人面對集資難或高成本的壓力,尤其聯儲局短期內傾向維持息率不變而令短息高企,同樣不利高收益債市估值。投資者需留意,2025年由投資評級降為高收益評級的債券規模(Fallen Angels,138億美元)首次超過由高收益評級升級至投資評級的債券規模(Rising Stars,84億美元),為2020年以來首次。
除集資規模急降外,高收益債券基金在4月亦錄得93億美元資金流出,其中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非交易所買賣基金(非ETF)的流出規模大致相若,分別流出45億美元和48億美元。今年4月份更錄得過去二十年來最大規模之一的單周資金流出規模(單周流出近100億美元)。投資者在目前波動性充斥的大環境下,或可考慮提高定息工具的質素,並以短至中年期(3至5年)美國國債為定息工具的核心,為投資者在股市投資機會更清晰時提供入市資金彈藥,尤其是股市和長期債市波動性增加時的防守能力更為明顯。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資產配置主管 廖嘉豪
專家點評 - 廖嘉豪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