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樓放盤量回落的啟示
二手樓放盤量回落的啟示

二手樓放盤量回落的啟示
來自中原網站的全港二手住宅樓宇放盤數量顯示:六月尾在市場放售的單位有34,043個,較五月尾的35,949個,少了1,906個,跌幅達5.3%;今年上半年累跌12%,數字已連跌12個月,與去年六月份
比較,放盤量按年下跌19%。現時的放盤量已重返2021年十月份的水平,屬近4年以來的新低。
放盤量下跌的原因可以很多,最大的可能性是原先在放盤的單位已成功賣出了,而新增的放盤單位卻數量有限,未及補充之前賣出的單位。這代表市場的吸納能力很強,而業主放盤的急切性正在下降。
不過亦有人會說,這可能是因為業主放盤多時依然賣不出,所以放到心灰意冷,決定封盤,等多一段時間,待市場活躍度提升後再放盤。這又可被理解為市場需求不足的表現。
然而,市場見得更多的並非賣唔出就封盤的現象,而是賣唔出唯有減價的現象,賣唔出還說要封盤的業主只是在擺姿態,並非普通業主的慣常行為。通常,當業主發現市道不景氣,放盤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找到買家時,他們會提前放盤,預鬆一些時間去覓客收回資金。此之所以,當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市場上會積累比較多未能及時賣出的樓盤,導致供過於求,業主為了爭客,只好割價求售。

另一個放盤量下降的可能性,是有些業主又放租,又放賣,結果租客比買家更早出現。業主見單位有租收,回報比銀行的港元定期利息還要高,所以就索性收租算了,不再放賣了。這種現象當然不能立即理解為買賣市場已經好轉;不過,由於租賃活躍亦有機會減少二手賣盤的供應,一樣可以令二手市場的準買家感覺到選擇少了,會促使他們及早作出選擇,對樓市有一定的利好作用。
據前線的地產經紀反映,近期買賣市場交投較前活躍,除了可以滿足一手市場的需要外,還有餘力流入二手市場。如是導致二手市場放盤量逐步被消化,而新放售的盤量又追不上,所以才出現放盤量減少的情況。
現實是,近期國際形勢已有所緩和,以伊衝突沒有惡化,而特朗普亦被逼在關稅問題上表現得較為理性,令大家覺得關稅問題總會有一個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資金回流香港的情況明顯,一個月的銀行同業拆息已回落至不足一厘水平,按揭利率已跌至兩厘左右,用家入市的負擔已大為減少。
此外,港股率先做好,恒指已升上24,000點水平,市場的投資氣氛漸趨樂觀,差餉物業估價署提供的樓價指數,在四、五月份連升了兩個月,如無意外,六月份出來的數字應會繼續上升。如果真是這樣,下半年的住宅樓市很有機會進一步回穩。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