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勁一專欄 - 龔成 2025年11月12日

勁一專欄 - 龔成 2025年11月12日


逆持有現金 成為系統中贏家
廣告
本欄之前提及「系統」的運作,以及「系統」如何偷去人民的財富。普通人在「系統」中先天處於不利位置,所以若要成功達到財務自由,必須反其道而行,利用「系統」。

閱讀全文
「系統」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利用貨幣去欺騙,令人不斷追求虛幻的現金。

我們已明白現金只

會不斷貶值,即持有現金、追求現金的人,將會成為「系統」中的輸家,而與之對立的一方,將會長期得益。

借全部還部分
換句話說,只要做相反的動作,即逆持有現金或逆追求現金,就能在長期的貨幣貶值中成為贏家。

逆持有現金,就是與持有現金作相反動作,即沽空現金,而借取資金就是其中一個方法。

由於「系統」不斷偷錢,今天借的10萬元,一年後只是還10萬元,而一年後的10萬元是已被人偷去一部分,實質上是還了較少資金。

這種借全部、還部分的方法,其實與美國政府做法一樣,亦是借取整體後,償還已大幅貶值的貨幣。不同的是,其償還的貨幣可以自己創造。

另外,就是逆追求現金。普通人以收取現金工資為單位,並在往後人生中追求現金工資,這種模式就是追求現金。

以相反模式進行,就能利用「系統」穩賺財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以付出持續而固定的現金作為成本,獲取某些資源,並利用這資源建立資產。

例如聘請員工幫自己建立企業、資產,支付不斷貶值的現金,創造真實的資產,利用這逆追求現金的方法幫自己建立財富。

好工具變壞工具
這可說是整個財富系統的重點,只要逆持有現金(例如利用借貸),並相對持有資產,成為資產主人,就能成為贏家。

成為資產主人的概念是長期或永遠持有資產,而非短炒追求現金差價,即目的並非買完後賣,而是擁有該資產。

雖然這個資產難以與主人們所擁有的相比,但普通人也能憑著擁有資產而成為當中的資產主人,然後為自己建立財富。

基於財富系統的背景,故此愈做得多,隨著時間向前走,就愈是穩贏。

即是說,愈是逆持有現金,愈是持有資產,並且時間愈長,就愈能夠成為最終大贏家。

這個大前提,任何時候都不會變。問題是當中時間會有各種危機波動,因此如何平衡地做,令組合能度過任何時間,就顯得很重要。

借取資金是當中的重點。「借」這工具雖然本身是十分有用的天使工具,可惜不少人因運用不當,將好工具變成壞工具,最終成了反害自己的魔鬼工具。

同一工具,在不同人身上,將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資產主人運用「借」這工具已習以為常。當大家在學校被教導如何成為一名好僱員的時候,同一時間,主人們年輕時已被教授銀行體系的運作、金錢的概念、如何借取資金、平衡借貸等。

因此,主人們對「借」不單習以為常,更已運用得十分熟練。對他們來說,有了「借」就等同如虎添翼,必定是天使工具。

相反,普通人對資金概念、對「借」的認識往往不足,由於錯誤使用,以至於對他們來說,「借」成了魔鬼工具。

借錢做生意是平常不過的事,但有人因此成為富豪,亦有人破產;借錢買樓亦如是。

一類人結局取決於運數
1997、1998年金融風暴之前,樓市極度熾熱,不少人大量槓桿炒樓,甚至持有多個物業。

惟當時按揭利率10厘,租金回報率4厘,息差回報是負6厘,根本無法成為真正的資產。

即是愈借得多,愈是創造出負回報,「借」的運用已是完全的錯誤。

炒樓者只盲目追求現金數字回報,觀念上一開始已錯誤。所以當市況逆轉時,他們結果不是成為負資產,就是要破產。

同樣是「借」,同樣以物業作工具,可以成就人,亦可毀滅人。

到了近年,凡善用借貸的人均獲利甚豐,不過這些獲利者中卻有兩類人,第一類是因幸運而獲利的人。

這類人盲目運用借貸,卻因時勢的配合而獲利,若出現情況逆轉,又或是萬一再次遇上像當年一樣的金融風暴,最終也必定破產收場。

即是「借」對他們來說,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工具,結局取決於運數。

相反,另一類人,包括主人們及少數真正認識借貸的普通人,有真正的實力,適當運用借貸,不僅在近年獲利,就算他們身處經濟風暴,也能挺得過。

不宜借得太盡
可能讀者會想,自己只是普通人,那應該怎樣面對「借」這工具呢?

首先,由於「系統」的因素,不去「借」的必然成為長期輸家,所以結論不會改變。

不想成為輸家,要累積財富、建立財務自由之路,便要利用「借」,將現金轉成資產,長期或永遠持有。

要做資產主人,這是必須的,問題是怎樣適當運用工具。

第一步要做的不是運用,而是學習,先明白「借」的原理、運用的方法和當中的風險。

明白之後就是運用,只要運用得宜,就能在長期貨幣貶值中享受到當中的好處;同時又能避過風險。

由於普通人的財務知識根基始終有限,故不建議「借」得太盡,只建議適當使用,才能在貨幣長期貶值中,獲得合理的財富增值。

撰文:龔成
勁一專欄 - 龔成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dige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