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評論 2017年4月18日

財經評論 2017年4月18日

財經評論:販賣家的感覺(下)


■香港的共居計劃,較為人熟識的是「光房」,性質近似中期宿舍,幫助有需要的租客重新上路。 資料圖片



要數一些銅臭味較輕、甚至非牟利的近期共居計劃,還是有的,例如台灣「玖樓」,經常被香港倡議共居團體所提及。

港台年輕人面對相似的困局:樓價貴置業難、獨自居住焗捱貴租。台

灣玖樓初期的運作模式是承租舊樓,改裝翻新,然後再分租。「我們或將客廳轉化為共同工作室,或將廚房開放共食,或將陽台改造成可以唸書兼喝咖啡的空間」玖樓是這樣自我介紹。

玖樓與倫敦The Collective或者內地You+的分別在於規模、價錢及對住客的篩選。玖樓官網顯示的8個項目,最多只有兩層7個房間(最新有報道是12個);You+首個開張的廣州鳳凰區項目,前身是5層的高露潔牙膏廠,其後改裝出133間房間。You+被狠批價錢過高;The Collective明碼實價;玖樓則會視乎租客貢獻及租期釐訂價錢,例如有建築背景的人替玖樓做木工裝潢以換取住宿、長租打八折。玖樓當然也不是完美,例如團隊成員大多身兼多職,管理分租單位總有缺失。

至於共居這件事上,香港拿得出手的大約只有「光房」計劃和灣仔藍屋的「好鄰居計劃」。前者的定位是社企,向業主承包單位,以可負擔租金,出租單位予單親婦孺或者有住屋困難的家庭,為期最多三年,性質近似中期宿舍,希望幫助租客重新上路。

候任特首林鄭競選期間曾建議推出試驗計劃,容許25萬個未補地價的居屋業主,通過與社企合作,把單位在市場放租。林鄭曾大力推動「光房」,稱之為官商民合作的好例子。至於成效還要看社企釐訂的租金水平,能否吸引到業主將私密的住處與外人分享。

記者:陳東陽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