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8年8月23日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8年8月23日


利字當頭:香港未來幾年難安寧 - 利世民


在變動的時代,中間階層往往最是惶恐。香港以中層為骨幹,未來幾年將難以安寧。 資料圖片

星期一在這個專欄講到,今年Jackson Hole央行行長年會,主題是巨企的市場影響力和互聯網經濟;事實上,科技取代人力,也就是資本回報的增長,高於勞工薪酬

的升幅,漸漸成為了世界各地普遍的現象,甚至構成種種社會壓力。

當然,最直線的思維,就是相信透過各式各樣的競爭法,來限制併購,自然可以令資本家和勞工之間的議價能力更平衡一點。不過,有研究發現市場變得更集中,不代表競爭減弱。著名經濟學家Carl Shapiro去年底發表文章「民粹時代的反壟斷」(Antitrust in the age of Populism),指在這個情緒主導的時空,反壟斷法極可能被扭曲原意,而相關的強制性行為,亦未必可以保障市場的競爭,也不會解決各種社會問題。

勞工被取替的最大原因,是各種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亦有研究勞工市場的經濟學家發現,最有可能解釋得到資產價格上升高於工資增長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資金泛濫的狀態之下,資本市場參與者,透過「股份回購」推高股價,追求短暫回報;但長遠這些資本市場活動,對實質增長沒有明顯的意義,結果沒有「滴漏作用」,在價值鏈最低層的勞工,自然沒有甚麼得益。

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最核心的問題是,究竟利率正常化,會對資本市場和實質經濟的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碼頭勞力哲學家Eric Hoffer曾經講過,社會上最怕轉變的,往往不是最有財有勢的一群人,因為他們總有方法自保;而最低下層的,也沒有甚麼好輸。所以,在變動的時代,中間階層往往最是惶恐。如是看來,在這個以中層為骨幹的香港,未來幾年將難以安寧。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