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論企 - 黎偉成 2018年11月9日  
 
《談國論企-黎偉成》中對美出口10月增幅高進口美貨 
  《談國論企》中國對美國出口於2018年前10個月的同比增長,保持最近一段時期遠高 
於美貨輸華的佳態,顯示特朗普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對華加徵關稅貿戰,未有制止美商購入中國 
商品的意欲,反而中國被動式反制措施對美貨在華的吸引力大減,其他
貿易夥伴對華出口乘勢而 
起,該為特朗普此料不及的惡果。中國加大支持內需穩經濟力度,強化與歐亞、「一帶一路」國 
家貿易以至整體經濟多邊往來、合作,實體經濟可保穩中有進。 
  
*美貨輸華受反制貿戰加徵關稅之壓* 
  
  來自中國海關總署所發布的最新數據,最惹人注目的仍然是(甲)中美貿易:(I)整體進 
出口於2018年前10個月累計3﹒4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4%,比前 
9個月3﹒01萬億元所增6﹒5%環心比高0﹒9個百分點,連同前8個月2﹒67萬億元上 
升5﹒9%和前7個月2﹒29萬億元增5﹒2%等分析,反映出中美雙邊貿易暫時未有受到特 
朗普的貿戰太大直接壓力,因10月份的同比增長15﹒5%,基本持平於9月份所增的 
15﹒8%,和相對於8月份的10﹒8%及7月份的5﹒4%升幅要高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II)中美雙邊貿易重現穩快增長態勢,乃受中國仍然能夠強化對美出口的 
刺激。即使從累計數據印證此說,亦可見中國輸美商品於2018年1-10月份累計2﹒56 
萬億元的同比增長8﹒7%,不僅高於1-9月份累計2﹒26萬億元升7﹒4%、1-8月份 
累計1﹒96萬億元增6﹒5%和1-7月份累計1﹒66萬億所漲5﹒6%等幅度,更是保持 
逐步上升的佳態。特朗普於7月6日正式落實對華商品作出第一輪加徵關稅而響起的貿易戰第一 
槍,又於8月23日作次輪加徵,並未使美國輸入中國的商品整體額度減少,卻出人意表的節節 
上升,似意味當地的消費購物力度不減,和消費者基本普遍認受和樂用中國貨。 
  反而(III)美國商品輸華,就大有每下愈況之概。此可見之於中國進口的美國商品於 
2018年前10個月累計8733﹒8億元同比增3﹒7%,低於前9個月7981﹒60億 
元的3﹒8%、前8個月7141﹒3億的4﹒4%和前7個月6250億元的4﹒3%等升幅 
,與雙邊貿易的逐步上升態勢反過來是逐步放緩,乃因(i)中國對特朗普貿戰作被動式的反制 
加徵關稅,使美國商品顯然昂貴,令中國境內的進口商改買其他來源地的產品,此乃商情之所致 
也;(ii)中國於8月份並無進口美國的石油及相關產品,亦大幅減少美國大豆入口,相信此 
情於10及9月份更甚,使對美貨進口由升轉急跌。美商受貿戰的衝擊,顯然甚於中企。 
  由是(IV)中國對美國的雙邊貿易的順差於2018年1-10月份累計1﹒69萬億元 
同心增長11﹒5%,有不斷提升的現象,又是特朗普始料所不及。必須指出的,是美國的內需 
龐大,很需要有大量的各種各樣物資進口才能滿足,而非特朗普盲目言之為中國以至其他國家要 
佔美國便宜淺見;要是美國不是進口多國的相對合理甚至低廉物資,以當地的高成本所產生的產 
品,尤其是勞工密集的產品,就必定會便消費者大幅增加開支負擔,和通貨膨脹所受的壓力甚為 
沉重。 
  最新的問題在於,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是民主黨重奪眾議院的控制權,對特朗普既狂且妄的 
劣策該有一定的制衡作用,但該黨與共和黨同樣是仇指中國,此說可印證於奧巴馬在任美國總統 
之時「重返亞洲」政策,實際是劍指中國,而特朗普更擬對華作經貿全面宣戰。估計特朗普仍會 
狠狠咬住中國,因其減稅政策所產生的「正面效應」開始荼微,打「對外牌」是必然而然之舉。 
此為港股之彈,弱於亞洲其他市之因。 
  
*中國減美大豆及石油進口改增其他來源反制* 
  
  至於(乙)中國對外的整體貿易,於2018年10月份的發展相對不錯,特別(一)出口 
1﹒49萬億元同比增長20﹒1%,遠高於9月份1﹒54萬億元所增17%和8月份 
1﹒44萬億元所增7﹒9%要高得多,更使前10個月累計達13﹒35億元同比增長 
7﹒9%,比前9個月累計11﹒86萬億元同比增長6﹒5%、8個月10﹒34萬億元均增 
5﹒4%和前7個月的5%要高。 
  以前10個月的數據看,中國對美國以外的多個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增長均提速,特別是( 
1)對歐盟出口於前10個月累計2﹒2萬億元同比增7﹒4%,比前9個月1﹒95萬億元所 
增長6﹒1%多增1﹒3個百分點;(2)對東盟出口累計1﹒7萬億元上升12﹒1%,而前 
9個月1﹒51萬億元同比增長11﹒3%;(3)對「一帶一路」各國增14﹒8%,可見特 
朗普尤其針對中國的貿戰,使中國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對外經濟有的是困擾和壓,衝擊和損失時間 
不大。 
  (二)進口保持高增長佳態,於2018年10月份達1﹒26萬億元同比增長26﹒3% 
,高於9月份1﹒33萬億元的17﹒4%、8月份1﹒27萬億元的18﹒8%;於美國商品 
輸華產品大減壓力底下,其他主要商品來源地亦順勢擴大輸華商品的力度:歐盟輸華產品於前 
10個月涉1﹒48萬億元增9﹒9%,東盟1﹒48萬億元亦增15﹒5%。此象反映出中國 
內需仍殷。 
  (三)從中國進口的產品種類,可見所輸入的大豆於2018年1-10月份累計7693 
億元同比減少0﹒5%,連同1-9月份7001萬噸減2%、1-8月份6200萬噸減 
7﹒1%和1-7月份5288萬噸減3﹒7%,意味中國有針對性反制特朗普貿戰減美貨進口 
,改從俄羅斯等國進口更多大豆,使進口減幅逐步收窄。《資深財經評論員 黎偉成》 
(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