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品中資 - 羅國森 2022年8月5日

品中資 - 羅國森 2022年8月5日


《品中資-羅國森》阿里巴巴,撥開「雲」霧,未見青天

《品中資-羅國森》阿里巴巴,撥開「雲」霧,未見青天

  《品中資》經過去年股價大跌近五成後,今年以來,阿里巴巴(09988-SW),(下

稱阿里)的股價表現,算是中規中矩了。今年3月時,當整體大市都最低迷時,阿里的股價曾創

下71元的上市

低位,但之後股價能夠大幅反彈。

  就在一個月前左右,股價曾經彈上122元的近期高位,只不過,其後又無以為繼。如果阿

里能守住這個位,代表今年以來,她的股價是有輕微升幅的,只可惜,圍繞阿里的負面新聞仍然

多。
  其中一點是關於阿里和螞蟻集團的。自從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於2020年「夭折」後,便

遭內地監管機構勒令整改,要螞蟻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並受人民銀行監管才可再申請上市。

  最近《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阿里創辦人馬雲正計劃透過減持股份,放棄他在螞蟻集團

的控制權,進一步把阿里和螞蟻分割,以推動螞蟻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進程。

  報道稱,雖然當局沒有作出相關指導或要求,但基於監管部門希望,螞蟻集團成立金融控股

公司前要有更清晰的管理層架構,所以對此表示贊同。現時馬雲透過杭州雲鉑等公司實際持有螞

蟻集團大約五成股權。
  但另一邊廂,根據內地中證監要求,如果公司要在A股上市,3年內不可以有主要股東變動

,意味螞蟻集團想重啟上市,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消息傳出後,阿里的股價受壓,反映市場解

讀為負面消息。
  另外,上月底時,美國證監會將阿里列入「面臨退市」的中概股名單內。事緣中美就中概股

上市的審計標準發生爭拗。根據美國2020年底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在美上市的

外國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美國審計標準,否則將無法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

 
*阿里部署在港第一上市*
 
  而長期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外國監管機構取得審計底稿的中國企業,有可能因此面臨退市

風險。阿里發通告指出,今年將會是第一年無法完成有關審計,如果連續3年都未能完成,便要

正式退市。消息曝光後,阿里在美國預託證券的股價又大跌一成一。

  不過,就在美國證監會把阿里列入「黑名單」前,阿里已經發聲明,表示正申請將香港的上

市地位變成主要上市,完成有關程序後,阿里會在紐約和香港雙重主要上市。

  過去中概股為了「快靚正」,都會在美國上市後,來港作「第二上市」,因為手續較簡單,

監管也不會太嚴。但由於中美就審計方面的爭拗,隨時令到這些在美第一上市的中概股面臨退市

風險,阿里就率先採取步驟,希望消除這個風險之餘,還可以擴大股東基礎。

  因為現時在港第二上市的公司,未能納入港股通的。如果阿里能夠獲得香港的第一上市地位

,即使被美國證監會除牌,也可以照舊在港上市,股份也可以正常交易。這還不止,內地資金更

可以名正言順買賣阿里的股份。

  上述提到的兩項不利消息都令到阿里股價轉弱,但某程度上,圍繞阿里身邊的種種不利消息

都已經盡出,我形容,這等於為阿里「撥開『雲』霧」(這個「雲」是馬雲,即馬雲從螞蟻的控

股權撥出來了)了,但是否可以馬上見青天呢!

  看來未必,因為阿里的問題天天都新!昨日有消息傳出,阿里的大股東軟銀集團,計劃以預

付遠期合約(Prepaid Forward Contracts)方式,出售約三分一的

阿里持股,涉資大約220億美元。
  現時軟銀大約持有阿里54億股股份,持股比率大約兩成半。軟銀近期不斷出售早年入股的

初創企業的股權套現,之前的商湯(00020)應該也是軟銀在沽貨。

  大家必須明白,軟銀減持阿里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用港人一句廣東俗語就是:「出得嚟行,

就預咗要還!」。現在就是要「還」的時候了。

 
*季度業績勝預期*
 
  只不過,在阿里股價低迷的時候要她還,對小股東來說,實在是一件慘事。幸好,就在這時

候,阿里公布了一份稍勝預期的2023年首季業績(阿里的年結日是3月31日),總算是給

大家一點安慰。
  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季度,阿里的收入是2055﹒55億元(人民幣.下同),跟去年大

致持平,而經調整的利潤是302﹒52億元,同比下跌三成,兩者都優於市場預期。

  不要忘記,今年第二季度(曆年計),內地受疫情影響,個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都實施嚴

格的封控措施,影響消費和物流運輸。也正如我一直指出,阿里和騰訊(00700)的最大分

別,就是她們的核心業務,阿里是電子商貿,所以最受經濟景氣影響,而騰訊則是電腦和手機遊

戲,不太受經濟循環影響之餘,毛利率也高,這正是我偏好騰訊的原因。

  因此,內地經濟失去增長動力,自然會對阿里造成打擊。這個趨勢可能要等到內地推出更多

刺激經濟措施之後才能見到青天了。
  當前的阿里,也像騰訊一樣,唯有把資源聚焦戰略業務之上,當中包括:新零售、本地生活

服務,商業業務等等。過去,阿里給人的感覺是一App走天涯,這個超級App就是淘寶。但

由去年開始,阿里已經由一個超級應用程式,轉向形成多個消費應用程式的布局,以滿足消費者

的不同需求,以及應付其他對手的挑戰。
  我形容,阿里現在是「深耕細作」,真正將互聯網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更緊密地聯繫起來。這

一刻,對阿里來說,無論股價和業務,都可以說是一個低潮,因為一方面要應付來自監管機構的

壓力,另方面也要為業務轉型而增加投資,但我仍然相信,只要再給予一些時間,阿里是可以重

拾增長的,因為她跟騰訊一樣,都是內地最具前瞻性和經營策略的大型企業。

《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讀者專享早鳥優惠】火速訂購etnet 28周年呈獻《線條下的香港.沈平鋼筆畫作》! ► 立即行動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