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談財經 - 胡孟青 2023年2月14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23年2月14日


股票印花稅因加得減得不償失
股票印花稅因加得減得不償失


香港為僅次於英國收取最高股票印花稅的市場。(資料圖片)

財政司長陳茂波將於下周三(2月22日)發表現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市場關注點明顯在政府面對龐大財政赤字下會否繼續派糖?個人最關心的問題反而是錢從何來?香港稅基狹窄,限制了

財爺出新招想像空間,最怕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正如前年2021年2月24日宣布上調股票印花稅,據稱是由於需要在避免增加基層市民負擔的情況下增加庫房收入,當天港股應聲急插2.99%。

自2021年8月1日起,將股票交易印花稅從價稅率由成交額的0.2%,調高至0.26%(買賣雙方各付一半),粗略推算,在港交所(388)進行股票買賣的主要證券交易項及收費合計為0.2797%,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當中最高。較高的交易稅費,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影響負面,散戶投資者尤其即日鮮股票交投量更明顯降低,試想單日200萬元交易,單是印花稅支出就是2,600元,明顯打擊散戶入市意欲。散戶正是最積極進行頻密交易短炒上落的一群,尤其近年港股趨於波動,若不先沽為敬入袋為安,隨時贏變輸甚至損手爛腳。散戶偏偏又是中小型證券行主要客戶,中小型證券行即C組參與者面對嚴峻經營環境,加上大型金融機構/銀行及網上交易平台劇烈競爭,自印花稅上調後更意興闌珊。即使本地股票市場日均成交額於2021年創下1,670億元新高,中小型證券市佔率卻從2015年的12.39%,幾近減半至2021年的7.15%,大大抵銷了成交額上升的正面作用。過去3年,共有76家證券行停業, 亦反映其困境。

有鑑於印花稅高佔本港股票交易稅費九成以上,去年8月,代表金融界的李惟宏議員委託了資料研究組就4個全球金融中心(即倫敦、紐約、上海和新加坡)的交易稅費進行了研究,分析印花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香港為僅次於英國(買方付0.5%)收取最高股票印花稅的市場,新加坡是紙本交易買方才需付0.2%,香港買賣雙方都要付0.13%。

香港股票交易收費項目本來已很繁多,包括經紀傭金、證監會每宗交易收取金額0.0027%的交易徵費、買賣雙方須各付每宗交易額0.00565%予交易所的交易費,由去年1月1日起,買賣雙方須分別繳納每宗交易金額0.00015%的財務匯報局交易徵費。此外,當然還有政府收取每宗交易金額0.13%的股票印花稅。

財爺必須明白,稅率加三成,並不等於稅收即會多三成,從世界主要的股票市場發展經驗看,取消股票印花稅,是大勢所趨。1999年4月1日,日本已取消包括印花稅在內的所有交易的流通票據轉讓稅與交易稅。2000年6月30日,新加坡取消股票印花稅。

當前,內地證券市場正逐漸與世界市場銜接,讓境外投資機構透過QFII和互聯互通不斷湧入,推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印花稅率亦屬必然趨勢。2008年9月19日起,內地由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0.1%。由出讓方按0.1%的稅率繳納股票交易印花稅,受讓方不再徵收。

部分上市產品(包括ETF、債務證券、衍生權證及牛熊證)過去多年獲豁免印花稅,以促進證券市場產品多元化。然而,只有極少數上市股票獲豁免印花稅。由於印花稅率較高,加上本地股票市場持續暢旺,印花稅收入過去10年激增183%,在2021至2022年度達659億元。這筆印花稅收入佔當年稅收總額15.4%、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3%,可見該稅項對政府財政的重要性,惟自從調升印花稅後,部分本來屬於正股的交易已轉移至衍生工具,正股成交萎縮。財爺若不還原印花稅加幅,只怕背靠正股的衍生產品亦遲早遭殃,未來更多交易金額將轉移至交易成本更便宜的市場,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