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內需為何拉動不易
中國的內需為何拉動不易
中國的內需為何拉動不易
為了應對美國將進一步對中國輸美的產品增徵關稅,中國決心以刺激內需的方法來推動經濟內循環。這樣,就可以減少出口受制對經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為此,中國已多次減息降準,以寬鬆的貨幣政策去鼓勵人民消費
。近日,不少銀行都推出各式「消費貸」產品,利率低到可與有抵押的樓宇按揭媲美,審批要求也十分寬鬆。
然而,即使在政府的大力呼籲下,民間對消費仍然不夠積極。政府的優惠政策反而誘發了各式各樣的「尋租」活動,企圖透過虛假的消費,騙取銀行的優惠,用在政府原先不打算鼓勵的活動上。
中國的內需之所以不易拉動,是因為人們對經濟的前景仍不太樂觀,擔心往後的日子會更難過,所以傾向留多一些現金在手,以備不時之需。
要扭轉民間這樣的顧慮,政府必須把中國的實際處境如實告訴人民,並提出一系列的應對方案。如果人民覺得政府的斷症沒有錯(人民不一定知道對錯,但可以察覺到政府對國家處境的判斷是否與他們的感受一致),又覺得政府提出的應對策略已對症下藥,那人民就會對前景恢復信心。只有這樣,人民才願意把手上的積蓄拿出來消費。
不過,靠拿之前的積蓄來消費並非長遠之計,因為積蓄總有一天會用完。當人們發現手上的積蓄愈來愈少時,自然會勒緊褲頭,少消費。因此,關鍵問題是要令人民對收入增長有信心;否則,即使有消費券派,也只能起一時之效,很快就會無以為繼的。
然而,要增加國民收入,談何容易,哪個政府不想經濟增長,人民收入日增?問題是要做完才知道是否有效果。通常,若要肯定某一種做法是正確的,事前是很難判斷的。但要確定某些做法是錯誤的,那就相對容易。
因此,在政府未能說清楚現時的政策為何一定正確之前,政府可以讓人民知道,之前哪些政策出了差錯,政府已著手糾偏。能做到這一點,已可以令人民對未來恢復信心。
正如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亦只能告訴人民,他是摸著石頭過河,並非每一種嘗試都是正確的。人民之所以願意跟隨他,是因為他能指出,文革時期國家犯了哪些錯誤,哪些地方是倒行逆施,他打算怎樣撥亂反正。
人民支持鄧小平,是因為他不再以階級鬥爭為綱,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建設上。人民樂於看到,政府已察覺純計劃經濟的不足,支持政府引入市場機制,並開放給民企一起參與經濟發展,及容許少數人先富起來。人民亦支持政府改變閉關鎖國的政策,開放門戶與國際增加交往。人民當時之所以對前景充滿信心,是因為看到政府已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並已經著手去糾正錯誤。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