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MacroMoney - 林逸晨 2025年9月19日

MacroMoney - 林逸晨 2025年9月19日


施政報告的觀後感
施政報告的觀後感


施政報告的觀後感
香港從政從來不易,願意投身或繼續於「熱廚房」留下服務市民者,值得香港市民更寬容對待,更甚者若本身為政府放棄私營企業工商界的優厚offer而加入政府者,更值得市民給予更多掌聲。本屆政府積極有為,由房屋政策到盛事經濟,作為

普通市民的確感受到政府想帶領香港走出困境的決心。可惜的是,全球經歷大大小小不同問題,香港絕難獨善其身,加上正值經濟發展轉型期,感受到從政者的千難萬難。但閱畢施政報告後,我認為有兩點值得商榷,也希望給予一點點意見。



第一,施政報告強調創科發展,利用人工智能,深化改革。我們是否還需要特首一字一句費2小時55分鐘去讀畢整份施政報告?除了特首「辛苦」,旁邊的司局長以至立法會議員也絕不輕鬆。筆者當客席講師時,也時常鑽研如何在3小時內保持年輕學生的集中力,更何況是日理萬機的議員和司局長。說到底,我們還有否必要沿用舊方法。我認為若明年改為宣讀30分鐘至40五分鐘的executive summary,讓傳媒和其他市民馬上從政府網站了解施政報告,可能是更有效省時的做法。亦為可能是「全香港最重要的數百人」節省更多時間去處理社會大大小小問題。

第二,深化部門首長的問責文化。我同意在不同因由影響下,有不少政府官員有懶政惰政的問題,加上大家在考核時一直「和和氣氣」,缺乏被討厭的勇氣下,結果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和阻礙「有為文化」,讓官員們只能開啟「少做小錯不做不錯」的入定模式。但現時只集中聚焦在問責文化,反而少講獎勵,會否錯誤引導市民情緒,動不動也要開啟問責之風呢?往後推動政策,獲取市民共識會不會更難?

作為金融人,我一直相信花紅或浮動薪津才是推動優秀人才力求上進的有用方法。一面只談懲罰,不談獎勵,除了打擊士氣外,對鼓勵優質人才作為,我認為效用不大。懲罰只對次等人才有用。這是個人管理經驗之談,我認為繼高官問責制下,伸延至部門首長責任制可能有機會弄巧成拙。我相信本屆政府實事求是的決心,毋庸置疑。市民應少駡大幫忙,多給有用建議,保持正面,才是香港突破困境之道。改革求變從來不易,香港須大家一起走下去。



MacroMoney - 林逸晨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