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政經密碼 - 周顯 2017年10月25日

政經密碼 - 周顯 2017年10月25日


陳帆和胡志偉懂不懂交通政策?


陳帆和胡志偉懂不懂交通政策?


胡志偉建議控制汽車增長。(資料圖片)
周一本欄講了汽車的增長率是道路增長率的12.48倍,分別是8.49%和0.68%,這是道路愈來愈擠塞的主因。然而,無論是政府,抑或是負責監察政府的議員們,例如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胡

志偉,其政策均是以控制汽車增長為主,我不客氣地指出,這是完全不負責任的做法,才會在上文中直斥「不要臉」。

為甚麼呢?皆因施政之道,就是一手軟,一手硬,有如治水,必須疏導和築堤並用,才是最有效的做法。幾十年前,公共交通不足,非法的九人van盛行,政府一方面放寬,一方面規範,這就是今日小巴政策的前身。近年房屋不足,政府短期用辣招來作需求管理,長期則盡量增加供應量……這就是一手硬,一手軟。

同樣道理,要解決交通問題,方法是一方面減少汽車需求,即政府常用的加汽車登記稅,加牌費,甚至是牛肉乾加價及打算用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等。這一點我不反對,但單單減少需求而不增加供應,即在道路建設方面完全放棄,這好比只築堤,不疏導,是愚蠢的、懶惰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政府的說法是市區道路難以增長,新界建路則幫助不了舒緩市區的擠塞,因此便放軟手腳了。但這能夠構成政府不在新界多建道路的理由嗎?事實是,新界的擠塞也愈來愈嚴重,政府根本無意去解決問題。

政府當然知道,如多建道路將吸引人們更多買車,故無補於舒緩塞車。這種說法根本不配做官,也不配做議員,為甚麼呢?因縱使塞車時間不變,但令更多人可開車,也是為市民增長福祉。這好比食物只夠市民吃八成飽,但同是八成飽,可享有更多肉類,也比單單吃麵包,市民算是增長福祉。

我寫過文章,批評政府盡量少建停車場,以減低對汽車的需求。但這令到商業車沒地方卸貨,私家車亂泊街邊,富豪的七人車在路上不停繞圈,這卻又加重道路的負擔,港島的擠塞部分來自於此。這倒不如老老實實,大量興建車位,也是那一句:就算塞車情況維持不變,也是造福了市民。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