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施永青 am730C觀點 - 施永青 2024年6月7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 施永青 2024年6月7日


中國不會聽克魯明的意見
中國不會聽克魯明的意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中國應透過加大政府支出來擴大需求,而不是一味增加生產。他認為,內地的消費嚴重不足,缺乏投資機會,這樣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他不明白,為何中國會作這樣的選擇。

克魯明的意見一向比較開明,獨立,勇於指出美國經濟潛在的薄弱環節。不過,今次他的意見卻似在配合美國的國策,旨在打壓中國的製造業,論調與美國財長耶倫的觀點如出一轍,中國政府不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意見。

利用增加政府開支來提振消費,是美國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貫做法。美國政府習慣先使未來錢,已為此搞到債台高築,後患無窮。很明顯,中國政府不會選擇行美國這條路。

中國選擇先賺錢,後花錢。要賺錢,就得促生產,把產品賣到別國去賺外匯。到有一定的積累之後,才放心去花錢及作投資。

中國這樣做,當然會損害美國的利益。中國不利用信貸去先使未來錢,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錢來買美國產品。這會延後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

另一方面,中國為了先賺錢,後消費,必然要發展製造業,並不斷提升自己產品的性價比,以及不斷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這樣,中國產品才能進佔國際市場,把美國的產品比下去。

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進步得很快,美國的製造商大都自愧不如,不敢應戰。以電動車為例,中國的電動車,續航力強,能適應低溫氣候,儲電快,電池輕,佔位小,價錢只是美國同類產品的一半。美國的車廠真是望塵莫及,惟有向國家求救。

中國的國家隊主要是透過技術支援,來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美國的國家隊卻沒有這種能力,惟有靠關稅或者限制入口來打擊中國。為了出師有名,美國就指控中國產能過剩,世界難以消化所有中國的產品。

其實,中國並沒有用炮艦強迫外國買中國的產品,中國靠的是產品的性價比在市場上的吸引力。美國的蘋果手機,可口可樂,何嘗不是以此行銷全球,為何中國的產品不可以這樣做?

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有競爭力的企業,哪有不以全球市場的需求來衡量自己的產能潛在空間?微軟、谷哥、亞馬遜、Nvidia,哪個不是這樣做?中國會衡量自己的產能是否過剩,不用美國指手畫腳。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