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2024年7月2日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2024年7月2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4年6月30日發出賀信,就深中通道建成通車,發出賀信指出「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幹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顯示中央高度重視海陸空等交通網絡的建設、連結和貫通運用,作為全國人流物流的其中重要發展橋柱。此為香港特區政府須急起直追的

建設好連結本地連結深圳等大灣區各地的各種各樣基建,特別是新界北區的建設,以確保「硬聯通」緊密有效的聯通,以強化以人和服務為主的「軟聯通」的效應及成果。

 
*習近平:要中國式現代化實幹和建設後有硬聯通軟聯通*

 
  「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後,正如習近平的賀信所言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而(一)這更是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故習近平強調「全體參與者用辛勤付出、堅強毅力,高質量完成了工程任務」,特別引人以深刻觀感的是「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幹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即要「實幹」,更是要有「中國式現代化」的幹出來。外國的經驗和技術是可以借鑑的,但美國及其附從者多年對華事事圍堵打壓甚至封殺,是為中國得自力更生、自我創新、自我實幹,而「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充分顯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努力、勤勞、奮鬥、實幹和創新能力。

  習近平更指出(二)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而管好用好之道在於「確保安全、順暢、舒適、智慧運行」,以充分發揮交通開路先鋒作用,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做法是(1)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2)規則機制「軟聯通」水平;把硬與軟的聯通結合起來,就會做到推動粵港澳大港區市場一體化,為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提供更好服務保障。

  國家建設和發展「港珠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一直相當重視香港和澳門特區,把港澳納作發展建和建設「大灣區」的重要地位,可從定名為「粵港澳大灣區」,便充分表明國策精神和原則之所在,而在建設「大灣區」的兩項世界級的橋路工程,又以相當注重港澳的聯繫和利益,特別是(i)「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和落成使用,把香港通往澳門及珠海的車程縮短到1小時左右,建立「一小時生活圈」,明顯拉近香港與「大灣區」和市的距離和強化接觸,而剛建成通車的「深中通道」,則使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從目前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香港亦可以1個半小時便達中山,使港澳更密切融入「大灣區」。

  要指出,不僅投入龐大人力物力財力於建設「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國家更力促廣州、深圳為主的「大灣區」的總共9個市為主的各個市的市內及市與市之間的互聯互通的交通運輸基本建設,以盡量發揮應有甚至更大的積極有效的作用。深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深圳以羅湖為中心,向東及向西的建設和發展橫向的地鐵軸心線的同時,更縱向上的發展羅湖以北的各主要縣鎮的地鐵線,使深圳廣泛地區有快捷高效的集體運輸服務,強化各地的人流物流。君不見,深圳有許許多多地鐵沿線的鎮區,經濟如今飛躍發展,都富裕起來了。這是互聯互通緊密的人流物流交通運輸網絡所產生的良性效益。

 
*香港得放手發展北區地鐵運輸及城市化建設*
 
  由是香港和澳門特區得急起直追地強化各種各樣的本市和對「大灣區」的互聯互通交通運輸建設,否則會出現落後和自我「邊緣化」。尤其是香港特區,必須強化(一)在與深圳更為緊密的以地鐵為主的鐵路的交運互聯互通。香港現時連接深圳還很主要是羅湖與落馬洲兩個有鐵路運輸的口岸,而蓮塘口岸的香港方面,則是以巴士等汽車運輸為主的,在人流物流方面的聯通不算理想,理由為巴士、小巴、私家車等運輸量實在有限,而且路面上有可能發生壞車甚至交通意外等問題,總不如地鐵等集體運輸般有效率和大量。香港是很有需要盡快建設好由市區到北區,和由北區連接深圳各口岸的以鐵路、地鐵為主的交通網絡,始能夠更為深入的融入「大灣區」。

  同樣重要的是(二)香港的新界北區的城市化發展和建設,必須打破官僚主義惡框,破除政府部門之間的各自為戰、各有各做和有事卸膊的劣風,要盡快設計、動工做好與「大灣區」各地的互聯互通,就不僅止於交通,新界北區的城市化、商業化建設急不容緩,即使現時要追要趕,也與「大灣區」其他市和鄉鎮相比,已屬落後。

  更重要的是(三)香港特區在經濟和商業「管治」上,也有不輕的問題。香港是有自由港、自由經濟的特色,過去取得成功的其中特點是「小政府」而不是政府要做「大政府」,香港人和在香港經商的外地商人很有高度智慧,會見到可為之處便迅作發展,政府只用建立好良好的經濟結構性建設、法律等,便可以了。君不見,香港不就是國際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嗎?

《資深財經評論員 黎偉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