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不足是發展體育產業最大障礙
場地不足是發展體育產業最大障礙
羅淑佩周日參與港珠澳大橋半馬比賽的2公里榮譽盃,並與其他跑手相談甚歡。(資料圖片)
在剛過去的星期日參加了港珠澳大橋半馬比賽,看到一個有趣的畫面。新任文體旅局長羅淑佩被大批跑手圍著要求合照,受歡迎程
度比身旁的江旻憓有過之而無不及。要知道半馬跑手大多數都是長跑愛好者,不然無法應付21公里賽程。由此可見,羅局長在運動愛好者心中形象絕佳。無法猜測背後原因,或許是大家發覺她也是普通人,和我們一樣會追星,親近之意油然而生。既然局長受市民歡迎,推動新政策時阻力自然較少,期望她好好把握機會,在文旅方面為本地經濟帶來動力。
說到推動經濟,其實運動有一定價值。本報於去年8月曾作出報道,指香港體育及相關活動的本地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510億元,反覆升至最2021年的620億元,5年間增加逾20%,期間佔本地生產總值的1.9%至2.1%。有學者更指出,學校體育興趣班價值龐大,學童長大後會變成賽事觀眾和產品用家。不過,若要發展體育旅遊,就需要國際大型比賽配合才成。
其實本屆港珠澳半馬就是一個好例子,賽事報名費每人550元,8,000位參賽者就是440萬元。跑半馬總要添置新裝備,例如日常訓練對跑鞋損耗大,加上運動服裝,每人為賽事額外花費1,500元已經是相當保守的了,8,000人就是1,200萬元。還有就是大會提供的拍照服務,最平宜也要249元,假設一半參賽者購買,合共就是99.6萬元。一場比賽就帶來1,740萬元收益,這還未計本地跑手興趣班的支出,以及海外跑手來港的食宿費用。由此可見,大型賽事有助推動本地經濟。
然而,即使政府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場地不足是一個大問題。就簡單如跑步吧,跑手不外乎運動場和街跑兩個選擇。目前康文署轄下共有25個運動場,大部分在沒有團體租用時,開放跑道作免費緩步跑之用。可是,本地需求甚為殷切,特別是在跑步旺季,往往出現幾百人迫滿跑道的場面。
至於街跑,其實香港有很多行人路是不適合跑步用的。就以跑步熱點青山公路為例,沿途地面凹凸不平而且路窄,好些路段還在路中心栽種樹木,不單令路面窄上加窄,而且樹根部分又沒有蓋好,一不留神就會被絆倒釀成意外。又例如另一跑步熱點城門河兩岸,雖然路況較佳,但好些路段並不平坦,而且沿途鋪設的分隔條並不與地面齊平,為跑者帶來跌倒的風險。
可幸的是,新發展區域就不一樣,例如將軍澳海濱長廊、馬鞍山海濱長廊和觀塘海濱花園等地,都是極佳的跑步地點。希望路政署在修建舊區行人路時,關注一下跑步人士的需要。場地要求不高的跑步尚且如此,其他運動如單車、水上活動、新興運動等的情況就更差。
綜合而言,香港要發展體育經濟,政府首要解決場地不足的問題,不是多舉辦幾個大型國際賽事就成的。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