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財識兼收 - 止凡 2025年10月27日

財識兼收 - 止凡 2025年10月27日


  早前滙豐控股(00005)提出私有化恒生銀行(00011),並建議撤銷其上市地位。滙控現持有恒生約63%股權,私有化作價每股155元,較恒生當日收市價119元呈溢價超過三成。私有化建議對恒生的估值約3000億元,滙控需向計劃股東以現金支付的總額超過1000億元。就此事件,坊間已有不

少討論與觀點,這裏再作點補充。

 
  過往不少企業借私有化玩弄財技,例如不少細價股,在市況好、資金多時,把企業包裝上市吸水,到市況低迷、股價長期走低,甚至比企業內在價值還要低很多時,就提出私有化,把寶物收歸己有。經常說,若莊家心地不好,再好的公司,賺再多的錢,始終也落不到小股東的袋。是否玩弄財技?搵小股東著數?可以從私有化所提出的定價作了解。

 
  香港證監會有守則以確保所有股東受到公平對待,當中包括一些守則防止大股東以不合理的低價強行將公司私有化。守則有一個定價下限規定,收購價不可低於過去6個月最高價。當然,過去很多莊家若早已處心積慮去私有化,會故意在一段時間內壓低股價,以減輕私有化所需成本。

 


 滙控提出高溢價私有化恒生,反映志在必得。(Shutterstock)

 
  回看恒生過去6個月最高股價出現在今年7月左右,股價為123.5元,比起提出私有化時(119元)只有不足4%的溢價。若只需要符合證監會規定,實在不用提出一個溢價超過三成的作價,這反映了滙控相當希望私有化能成功。而私有化成功與否,需要小股東投票決定。

 

  在私有化股東大會上,只有「無利害關係股東」才擁有投票權,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士在這種投票中並無投票權。控股股東是指對公司有重大影響力的股東,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在有限公司內出資額佔資本總額50%以上;二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有股份佔股本總額50%以上。即使持股比例不足50%,但其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也能被認定為控股股東。

 
  投票權利落在親身或委派代表出席的無利害關係股東,投票結果需要至少75%的投票權贊成,而反對票的比例不得超過所有無利害關係股東投票權的10%。明顯地,小股東的取態是私有化結果的關鍵因素,而小股東的想法很簡單:私有化作價對他們來說有否著數,這差不多是唯一考慮。

 
  有否著數,就是賺還是蝕。私有化作價令我能賺的話,我就支持,否則就反對吧。回看過往股價,最高位買入恒生坐艇至今的小股東,是於2019年5月買入,當日收市價為212.6元,看來以155元賣出的話還要輸三四成,但其實計及多年已收取的股息總共38.7元,成本就降至173.9元,與私有化作價相比只輸約一成,不算太多;加上,近年恒生股價低迷,本應返家鄉無望,如今有這個逃生門已算不錯。

 
  如果在過去廿多年來最高位買入的一小撮人也只是輕微損手一成,其他大部分小股東都能返家鄉的話,這個定價應該受到歡迎。若超過75%小股東都因能返家鄉而贊成、少於10%提出反對的話,私有化的成功機會自然大增。當然,股價賺蝕是一個因素,但並非唯一因素,有高溢價亦不代表一定成功。有時相對內在價值出手過低,令小股東有蝕底的感覺,亦會壞大事。

 
  2025年迪生創建(00113)擬私有化,當時迪生創建大股東潘迪生提出以作價每股7.2元私有化,較當時市價有逾五成溢價,但依然失敗,因為這口價仍低於公司每股資產淨值9.05元,且公司持有大量現金,令超過10%股東投下反對票。而今次恒生私有化作價155元相當於1.8倍市帳率,相當理想,所以預期結果都相當穩陣。

 
  感覺上,滙控今次不似玩弄財技,預備出資千億,並提出穩陣的定價,志在必得地把恒生私有化。背後原因或許想方便重整兩家銀行於香港的業務,兩家銀行在港實在有太多業務重疊,私有化後會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

財識兼收 - 止凡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