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股壇 - 黃偉康 2012年10月26日
黃偉康 論盡股壇 腳踏實地
曾幾何時,一般人會覺得,每日只懂炒炒賣賣,乃是不腳踏實地的行為,要致富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後透過儲蓄,一點一滴累積財富。可是這個理論到了今日,似乎沒有人會聽得入耳,並非人們好高騖遠,而是現實令
很多人難以再像過去般,可以腳踏實地。
想一想,日本推行零息的下場?結果愈來愈多已發展的國家,跟隨日本,走向零息時代,美國之後,就是歐洲,而大家身處的香港,儲蓄利率早已是零,這令人們希望透過儲蓄,去令自己的財富一步一步增長,已不太現實。至於原因為何?因為金融市場在過去十多二十年間,急速發展,結果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金融危機,令央行必須下調息率去刺激經濟,可是零息的結果就是推動一向腳踏實地的人,被迫尋求其他致富的渠道。
當儲蓄的資金被迫調離儲蓄體系,最高興的自然是金融機構,更何況不少國家視金融業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路向,自然會支持金融機構去「協助」由儲蓄市場離開的資金,透過投資的方式增值。問題是如果大家有看過《奪命金》,聽了經常試咪的盧海鵬的對白,都應該明白,金融機構賺錢是應該,但問題是合不合理?結果就是金融海嘯後大家開始對一眾大型的投資銀行,進行清算的行動,同時不少投資銀行高層之不合理薪金亦因而曝光,當然引來的各界之批評,以及令社會矛盾加深。
以上的例子,我其實是想帶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金融業之發展,絕對不能取代工業對經濟帶來的長遠,又或者實質效益。隨著人們因為金融業的興旺,又或者工業之停滯不前,又或者出現倒退的情況下,資金愈來愈不「腳踏實地」,經濟之發展,其實亦因而變得不「腳踏實地」。當然,我不知道《The Great Stagnation》之作者,是否會認同我的想法,但至少我認同他第一個理念,就是世界之科技在1940年開始沒有突破,所以經濟逐步停滯不前。
至於他的第二個理論是甚麼?就是美國沒有了廉價的土地,而地價上升帶來甚麼反效果?香港人應該會深深感受到當中的害處,就算各位讀者可能已擁有物業,甚至不只一個物業,但各位又明不明白為何在香港消費,尤其是飲食或日常消費,價格都在不斷上升,通脹壓力亦持續不斷?當中很大的原因是租金上升,所以就算有物業的讀者,不要以為高地價或樓價,對大家沒有損害。
不過,地價對經濟的損害之理論,似乎各國政府都不以為然,甚至不知道當中的利弊,周一再談。
黃偉康 (逢周一至周五見報)
筆者為靈獅控股主席兼行政總裁
wong.waihong@yahoo.com
weibo.com/wongwaihong
論盡股壇 - 黃偉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