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2年11月26日
C觀點 - 施永青
習李可如何挽救經濟
(2012年11月26日)
【am730專欄】雖然人大要到明年三月才召開,但在共產黨領導一切的中國,習近平與李克強既然已成了黨的領導人,自然亦會成為國家領導人。未開人大,全國已知道,習將成為國家主席,李將成為國務院總理。
胡溫當政的十年裏,中國的GDP從一萬五千多億美元增至七萬三千多億,排名由世界第六跳升至第二,成了除美國之外的世界最大經濟體系。這樣的成績,世上罕有。現在輪到習李當政,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令中國的經濟繼續高速增長。
作為最高領導人,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黨的事業竟然敗在自己手裏。我並非刻意言重。中國的經濟不容失速,一失速,就會矛盾凸顯,百病叢生。
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相當依賴巨額的超前投資。在人流、物流都未足夠的情況下,已建大機場,闊公路、長橋樑。在人口未夠、購買力不足的情況下,已建了大量房屋。在訂單未確保的情況下,已增設生產?,建超級大廠。在未知經濟是否繼續好景的情況下,已大幅提升最低工資。中國就是靠這種投資,大量提供工作崗位,及新生需求,以促進社會繁榮。
這種過度投資的方式過去沒有出事,是因為當時海外市場的需求仍在,令中國的工業可高速發展,城市的速度很快,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可以遷往城市,超前的投資很快就會被消化。但現時歐美國家經濟不景,對中國的出口需求減少;若然城市化的速度因而減慢,之前的投資就會變得過剩,難有回報,變成壞帳,導致銀行收縮信貸,令經濟陷入衰退。
習李現時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他們有甚麼可做呢?
要歐美增加對中國產品的進口,談何容易;靠外國不如靠自己。最有效的方法莫如為民企提供更多的經營空間。
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取得驕人的成績,全靠中央放權,讓地方多一些發展空間;國家做少一些,讓民企多做一些。為推行這個政策,大量國企要倒閉,大量官員要下崗。但自從金融海嘯後,政府扮演的角色又再增加,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
這種做法雖可以增加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但國企一旦獲得太多的保護,就會日漸失去競爭能力,變成要靠政府提供的壟斷環境來賺錢。這種發展只會束縛國家的生產力,令民企的潛力沒法展現出來。
習李要增加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最有效的方法,莫如打破國企在某些行業的壟斷,容許民企加入競爭。這樣,民間的智慧與自組織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才能起作用。引入更多的競爭後,不但可以創造更多的職位,還可以逼國企提升生產力。這是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習李要維持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不可偏離這個經驗。
上一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