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4年12月9日
青心直說:內地債有多大
■內地當局試圖先搞活投資,借助融資融券及建立可監控的民資私募籌集平台而削減債務。資料圖片
自從人民銀行宣佈減息後,外界對內地銀行業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其中一派認為不宜投資,因壞賬形成周期仍未完結,現在整個銀行體系又再加大槓桿;另一派持相反意見,認為內銀股估值已經觸及底位,隨著借貸成本仍會下降,壞賬形成周期雖未致於現在就完結,但肯定會較之前更有序且可控地處理。
無疑,兩派意見都有其本身的立論根據,但打從人行宣佈減息開始,甚至內地有關智囊暗示減息周期仍未完的大前提下,或多或少已經意味當局過去一年多一直運用的震盪療法及處理去槓桿問題,已經正式宣佈失效。
借搞活投資市場削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今天召開,有關來年貨幣政策這備受關注問題上,近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提早有了答案,那就是貨幣政策維持穩健。基於政策包袱所限,暫時中央是不會將貨幣政策定性正式調整為寬鬆,就算廣義貨幣增長目標,都極有可能被輕輕帶過。但種種跡象均顯示,在震盪治療法失效後,中央最新有關銀行及金融業政策主題之一,就是指向以槓桿去解決過度槓桿帶來的問題。
去年年底的債務相對GDP比例是2.44倍,是亞太除日本市場之外,債務佔比最高的市場,數字亦比中國2007至2013年間的95%平均水平高得驚人。無疑整體大數明顯予人憂慮,但再看債務形成的三個環節:即是國家、企業及家庭層面的話,其實只是非金融業層面企業負債情況最具危機,債務佔GDP佔比高達173%,對上一個五年平均亦只有75%左右,相反家庭及國家債務的佔比,分別只有48%及23%,比區內許多經濟體都仍然要偏低。若大膽推測的話,內地當局似乎有意利用家庭及國家層面加大槓桿,從而解決企業、特別是民企的高槓桿、高負債所可能引發的潛在震盪。
內地企業受制於業務前景、資產負債表部份更壞透,長期的以債抵債已不是可行的解決辦法。於是當局先將他們的可再融資渠道擴大,同時透過減息降低成本,而兩者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先搞活投資市場,包括股市、資產證券化市場及海外人民幣產品,而最直接激活的方法,就是鼓勵民間槓桿,例如融資融券及建立可監控的民資私募籌集平台。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