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5年4月14日
青心直說:自由行的聯想
■真正能夠打擊水貨的,肯定要靠海關。 資料圖片
一簽多行變一周一行,老實說,這無助打擊水貨,真正能夠打擊水貨,肯定要靠海關,以食水最深的奶粉為例,兩邊海關只要肯出招,把所有奶粉罐的錫紙蓋掩揭開,水貨買家信心肯定打折扣;此招雖賤但有效。零售股積弱多時,雖說已反映部份源於自由行政策配套失誤出現物極必反的因素,惟港股牛氣沖天,焦點多的是,犯不著要冒險去逞強吧!
商業有餘保育不足
自由行令人聯想到老商戶、小店舖一間一間告別,後會無期,除租金上升的殘酷現實外,很大程度上是拜市區重建所賜,雖然土地有價,部份亦因自由行、水貨客而來,惟市建局強調,會採取「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協」的方針去推進市區更新,但往往予人美其名甚至掛羊頭賣狗肉的目標,實際是與發展商角色混淆。自由市場原則,買賣自由,市建局為甚麼要介入私人發展商角色?
既然有好項目,有發展增值潛力的話,觸覺最靈敏的發展商自會有盤算,市建局的介入,在收購條件上談不上額外優厚及公平公正,在分紅及利潤上,進取程度無異於私人發展商,市建局倒不如直接承認,是一個私人發展商算吧!
如果將舊區項目,變為一幢又一幢,特色欠奉但價格倍升的新住宅物業,市建局是稱職,但不要忘記,市建局的宗旨還有保育、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綠化,以及改善原區的生活環境。市區重建已徹底商業化,談不上保育、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在規劃設計、環保、保育工作上,政府有發展局、城規會甚至古蹟辦,若市建局是上述機構的政策執行者的話,無論在推進重建、復修以及可持續性發展,都應本著公營機構政策執行者身份,正是他們強調的以人為先,而非以錢行頭。
環境改善是沒有客觀定義,被遷冊原居民的生活是否有影響、能否同區安置甚至對同區居民的生活幹擾或影響程度,都應該歸納為整體環境改善的衡量定義,由特色街道、老字號商舖及具備歷史建築,全部由現代沉悶劃一高樓大廈取代,谷高租金及地價,這稱得上有可持續發展嗎?商業化有餘、保育有限,看看中環街市更新計劃一拖再拖,實在證明市建局對無利可圖項目,是從來未算積極的。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