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11月5日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11月5日


京東模式 互利共贏 2015-11-05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光棍節)將至,內地經濟下行陰霾未散下,電商銷售表現能否一如以往強勁,實在無法保證。各大電商亦因此加緊準備,希望能打出一場漂亮硬仗;兩大電商京東、阿里巴巴亦不例外。

大肆宣傳少不了,雙方還先爆口水戰。京東狀告阿里向商家施壓,

要求商家退出京東平台,幹擾市場秩序; 阿里則例牌否認,更指京東規模,根本無法與阿里匹敵。是事實、還是自誇?

阿里做的「大平台」,是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場地。商家從生產、銷售以至物流,都由自己負責。支付寶有著龐大用家支持,商家也就願意投向阿里,使得阿里可靠賣人流量、收服務費、廣告費等賺錢,短時間即可見盈利。

至於京東,做的是「大商家」,講求的是「合作」。產品從生產到定價等前期工作交由商家來做,後期的營銷、交易、倉儲、配送、甚至售後全由京東負責。也就是說,京東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組成採購部、客服部等,還要找地建倉庫、請人送快遞等。

那麼盈利從何而來? 就是買賣商品之價差。例如一個書包,商家定價20元,京東向商家大批入貨,再調高價錢出售。加價太多,恐會失去競爭力,最終將書包以25元出售,當中5元便歸京東。不過,這5元並非全部袋袋平安,還要扣除後期之物流、售後等成本,基本上所剩無幾。也正因如此,目前單從盈利、交易額等數字比較,牌面上看京東遠比不上阿里。

但將目光放遠點來看,商家要的已非純交易平台。他們大可以透過社交平台,自己進行營銷。物流倉儲反而是最大難題。京東率先以此為重心,自建物流,令其不受其他物流公司的影響,成為少有能在大時大節保證送貨的電商,正正配合商家所需。不單自家平台商家可使用,將來更可吸納其他企業之物流需要,到其物流倉儲系統發展到一定規模,平均成本降低,也就是其盈利能力彰顯之時。毋須再「賣一件、賺一件」。

京東走「物流+互聯網」的模式,真正將商家及消費者連在一起; 反觀阿里抓緊時勢崛起,近年大走「互聯網+」,大舉進軍娛樂、文化等產業,是否預視其電貿模式不易走,要及早找多幾個「救生圈」? 再過幾年,且看誰人能繼續於電貿市場立足。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