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2015年11月5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外匯基金跑贏盈富基金
2015年11月05日
陳德霖未有強烈預警外匯基金巨虧。(資料圖片)
外匯基金第三季一蝕就638億元,市場固然相當譁然。在這六百多億元虧損金額的基礎上加以量化的話,3個月內,平均港人蝕近一萬元、又或者是相當於金管局平均每日投資虧損逾七億萬元
,任何一個基金負責人都幾乎要被問責辭職吧。甚至如果一間大藍籌,一季度內蝕六百多億元,斷估股價必然會被洗倉。
無限想像的一輪量化之後,事實歸事實,以幅度計,外匯基金虧損其實僅為1.9%、比7至9月份恒指兩成六跌幅跑贏,比盈富基金(2800)要好之餘,更加遠勝期內強積金的負12%回報表現,虧損幅度比很多保本型基金還要低。某程度上,外匯基金雖然巨虧,但表現是跑贏的。
老實,以第三季環球市場情況,虧損是理所當然,惟金管局在調校公眾預期上,尤其公關的工作似有不足。首先,外匯基金季績業績公布前,局方明顯有備而來,副總裁一篇文章大談投資市場厄爾尼諾現象,金、股、匯、債市場困境樣樣詳細盡錄,惟由頭到尾似乎沒有對第三季巨額虧損有過字眼上的強烈預警。再者,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早前輪流接受多份報章訪問,既沒有一氣呵成,而話題東南西北,有樓市、有加息、有潛在走資,但聚焦未能鎖定外匯基金回報問題。結果638億元虧損數字一出,外界就大造文章。
陳德霖一句無能為力,形容的應該是對千變萬化金融市場的準確判斷能力,但卻予人金管局總裁默認無能之感。其實在整個機制上,大量資金流入,金管局創造港元供應,同時承接大量美元,很大程度上,銀行體系結餘愈多,外匯基金可投資金額就愈會增加。以現時股、匯、債三大投資資產類別所受的自身因素看,幾乎是必死無疑,難言期望持續有可觀回報。
更重要是,外匯基金主要目的其實是支持聯匯制度,為本港金融體系提供足夠流動資金,從而支持其穩定,最後才是盡量爭取回報。因此,外匯基金由始至終,根本不應該被視作為一個投資基金看待,但當局似乎從來未能夠令外界重新聚焦。
外匯基金及強積金本身是兩碼子事情,但兩者同樣都是極其被動;前者是被動接錢、被動按類別分配投資、而後者是被動扣除月薪,在非絕對主動情況下任由基金操作,收取近乎大戶專業基金收取的費用。兩者比較,強積金才是最傷,而有聯匯一日,繼續要為貨幣提供百分百美元基礎大前提下,外匯基金亦根本從來不應寄以投資回報上的期望。
逢周二、四刊出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