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財經評論 2017年2月15日

財經評論 2017年2月15日

財經評論:
李家買辦角色漸淡


■隨著中美商貿關係越益緊密下,李嘉誠的「買辦」角色可能逐步淡化。 資料圖片



電盈(008)接連出售英國無線寬頻業務及減持香港電訊(6823)股份,套現114億元,市場預期小小超會有後著。逾百億元資金非同小可,值得留意將來所投資項目會否在海外。

事實上,長和(001

)主席李嘉誠近年亦不斷減持中港資產。有分析員曾提及,李嘉誠是否撤資,要視乎他套現後,資金流向哪裏。觀乎長實(1113)收購飛機租賃及澳洲能源公司DUET,還未計及過去兩年屈臣氏集團在歐洲收購零售品牌的交易,李嘉誠明顯看淡中港市場。

過去有指李嘉誠在中英關係上,猶如一名「買辦」,起到一個重要橋樑作用。是故香港97回歸之際,李嘉誠為中港兩地甚具份量的商界人物,但隨著中國在國際貿易上的關係轉變,特別是中美商貿關係越益緊密下,這個「買辦」角色可能逐步淡化。

李嘉誠多年來所標榜的國際企業形象,獨缺美國生意,只得他私人持有的維港投資於當地投資初創企業。反而,一眾中國富商成為中美之間的「買辦」,聯想(992)、萬達、阿里巴巴等無數中資企業均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或許當今之勢,中央更需要中美橋樑。美國總統特朗普勝選後,阿里執行主席馬雲西裝骨骨、梳好頭髮到紐約特朗普大廈「朝聖」,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亦稱要到當地投資10億美元設廠。

馬雲曾言,這個時代已非香港四大家族的時代。觀乎本地一眾「大孖沙」,只得李嘉誠甚具國際營商經驗,嘉華(173)主席呂志和則有美國酒店業務,其他富豪在美投資甚少。尤其是「狂人」上台,中美關係不穩,這一刻國家需要的「買辦」是誰顯而易見。

記者:岑梽豪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