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7年12月21日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7年12月21日


利字當頭:香港網購唯一出路


■網上訂購然後到店舖取貨,是香港網購暫時的唯一出路。資料圖片



今年美國的零售不算疲弱,然而瑞信研究預測,今年美國將有8,600間店家結業;報告更推算,在未來五年將有接近25%的購物商場人去樓空。

網購是消費最方便的模式;其實在美國,一直都有郵購的傳統。

大型百貨公司像Sears,當年就是靠郵購發圍。現在的網購,一定程度上是從前的郵購進化而成。Amazon的股價,今年底一口氣直衝1,200美元,市值5,721億美元,比Walmart、Costco、Target、Macy"s、Nordstrom等加起來更大。

還是同一個老問題:「香港零售業,會像美國那樣發展嗎?」香港的網購,是生意人的英雄塚。當年蘋果速銷不用說,王維基的HKTV Mall在現階段跟真正成功還有一段距離。

有人說,香港城市密度太高,購物太方便,網購要競爭不易。當然,也有人說是既得利益者在阻撓,令到購網不能坐大。

有些物品,我都寧願網購,尤其是書籍之類,逛書店太過沒有效率。不過依我觀察,香港人其實將行街逛店舖視為一種消閒活動。事實上,香港無論在營運購物商場抑或店鋪,水平是世界級的。但這一點並不足以構成網購未能做大的理由。

有做物流生意的朋友表示,香港最難搞的是泊車送貨;幾乎所有在市區送貨的,都一定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處理送貨的Last Mile問題。所以除了貨件金額比較高,又或者不方便運送的貨品如傢俬,才會有送貨服務。

城市密度高,不是網購發展停滯不前的理由。或者網上訂購然後到店舖取貨,是香港網購暫時的唯一出路。事實上在外國,像Walmart等也積極朝這個方向發展,又或者以自取櫃的模式,在商場讓消費者自行取貨。如是觀之,或者這就是香港O2O的最大商機。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世民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