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8年8月2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8年8月2日


鬆緊進退 兩難之局


鬆緊進退 兩難之局

內地終於按捺不住要啟動政策調整,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經濟形勢及政策的表述,不論前文後理及字裡行間,都是朝向保增長角度出發,定調由緊變成鬆。會議公布內文初段,一開始就表明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既表露出對10年前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刺激後遺症

的包袱至今未消,某程度上是一番真心說法。何謂強刺激,定義各有不同,但如以銀碼計算,當年4萬億元確是驚人。可是10年前還有高鐵、還有頗多工程未上馬,到了10年後的今天,中國即使要再搞4萬億元、甚至8萬億元刺激,在保證沒有大白象工程的前提下,恐怕要絞盡腦汁,也未必足夠堆砌一批好項目吧。



內地多次強調,政策不會寬鬆。(資料圖片)
或者因中央與地方關係,向上繳稅、向下傳達指令,年終評核,重點從來是經濟。於是乎,基建項目是最快展示功績的工具,在困難時又是中央向地方財政支援的中介途徑,因規劃經濟就是離不開基建吧,今次亦必然不會例外。老實說,多年前有毒奶粉,近期有毒疫苗,人民對公共醫療服務及相關物資根本信心已蕩然無存,中國要花錢其實具備極多好項目可供研究,奈何政府每每要的是經濟數字上的回報,而非百姓的掌聲回報吧。打從6月開始,分析界及內地智囊相繼獻計叫中國搞刺激,現在內地照單全收,觸發點未必是經濟,而是債務問題。首先,企業債發行前已接近暫停,既然新債未能發,舊債不可不還,債務缺口之大,不要忘記,年初中央授予的地方債、專項債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發行額度,一半也未用夠。既然如此,盡快搞活市場氣氛,盡快增加市場風險胃納,就是恢復債務融資機制的大前提,核心重點無疑是避免違約由企業擴展至地方層面。

或者多得債務問題已低調蔓延至變相地方政府層面,現在忽然力主刺激政策,對市場而言,倒可收老將復出之效。沒有刺激,基建股或被遺忘,事實上今年尚且能撐起股市的大部分是舊經濟及周期股。從基建項目而言,重點或是過分壓縮後的理順過程,數字上上半年基建投資增約7%,去年同期達19%,今年餘下時間部分項目追回原本設定目標,也足夠關照到低殘的相關股份。諷刺是經濟走弱時,人人想起舊經濟、舊型股份,是否意味新經濟始終是經濟順風順水時市場玩意?當局多次強調不會寬鬆,但固定資產投資要錢,貨幣要配合財政政策,後者就要刺激,前者又哪會有不寬鬆之理呢?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