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恒聲集 - 李秀恒 2023年5月30日

恒聲集 - 李秀恒 2023年5月30日


李秀恒 - 車企轉型經驗值借鑑|恒聲集
Previous Next

日前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公佈最新汽車銷售統計數字,顯示截至5月21日,5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04.6萬輛,按年增長41%,按月增長10%;今年以來累計零售出694.1萬輛,按年增長3%。



去年同期疫情和供應鏈受損造成的低基數影響,這個增幅看似在預料之中,但數字比起乘聯會初步推算的5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按年上升27.7%,以及按月增加6.6%表現更喜人。這是由於年初隨著電動車巨頭Tesla展開全球範圍減價而引起的車企價格戰已進入尾聲,消費者不再持觀望態度,需求得以釋放。

筆者認為,中國汽車行業完美印證升級轉型,對提升工業品位及價值重要性,致使在景氣不佳大環境下,汽車產業仍能成為內地在內需及出口這兩架馬車範疇內,最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十分值得其他行業借鑑。

綜觀中國汽車行業多年來發展,自2009年中國內地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和銷售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並沒有打造出「拿得出手」的自家品牌,民眾普遍更青睞歐、美、日、韓等外國知名品牌汽車,即便「以市場換技術」的中外合資汽車成為市場主流,但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微笑曲線上,中國廠商多年維持以最艱辛的勞動力投入,賺最低的利潤率。

然而從2010年開始,內地開始長達13年的新能源補貼計劃,僅比Tesla推出其第一輛車晚了兩年,並在2012年國務院頒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年)》,試圖擺脫汽車行業在燃油車技術上被掣肘的困境,尋求新的競賽領域。在這份規劃結束後的2021年,中國汽車全年出口逾200萬輛,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3大汽車出口國;2022年又以332萬輛的出口量超越德國,躋身第2大汽車出口國。今年首季中國出口汽車為106.9萬輛,多於日本的104.7萬輛,很大機會將登上全球汽車出口冠軍的寶座。

這一方面歸功於管理者善用「鯰魚效應」,引入國際行業佼佼者,激發本土產業通過參考、學習而改良產品,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主政上海期間,主動為電動車巨頭Tesla落戶上海提供多重優惠;另一方面,決策者的長遠眼光及行動果決亦是如今車企「彎道超車」的重要因素,企業在政策指引下,才有信心破釜沉舟專心投入研發,開闢新賽道,最近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宣佈放棄燃油車生產亦體現這種精神。

當然,不同產業之間的技術攻堅難度不可相提並論,但中國並非沒有能力進行技術研發,以當前被「卡脖子」最嚴重的半導體行業為例,上世紀50年代內地的半導體研發曾經發展出完整的產業鏈,與當時全世界的晶片技術水平僅有5年差距。加上中國坐擁龐大消費市場,有絕佳底氣以時間換取空間。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 - 李秀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