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2024年5月17日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2024年5月17日


【羅是揚專欄】未待山姆攻港,零售早已末日
【羅是揚專欄】未待山姆攻港,零售早已末日
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從吃喝玩樂到住宿體驗,甚至是日用品採購,由於價錢比本港平上一截,港人自然趨之若鶩。作為港人熱門「我推的商店」,山姆會員店近期傳出將於兩個月內攻港,但並非以實體店進駐,而是以網購形式南

下,買滿599元人民幣商品便直送香港。消息旋即掀起熱烈討論,更有網紅稱會對本港零售市場,構成「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致命影響。

山姆會重創香港零售業?或許需要由山姆的商業模式說起。山姆的名字聽起來雖然很「內地」,但很多人都知道,實際上它來自美國,是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旗下的品牌,而且在內地「插旗」已久。就算未去過山姆旗艦店,只要到YouTube看看那些北上攻略片,大概也知道它的賣點:除了「平」,還有「大」,面積夠大,因此能容納的商品種類也多。要知道就算香港租金跌得再多,與內地比較起來,依然寸金尺土,要容納山姆這種經營模式,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選擇以網購形式攻港,也算是最合乎成本原則的策略。

內地物價比香港平上一大截,從來不是新鮮事。記得十多年前到深圳公幹,曾經到過國貿站附近的Walmart,驚見一支大支裝的青島啤酒,價錢只是2元人仔!「深圳人工已經高過好多省市,但平均啲人都係賺五六千蚊一個月(當年),太貴啲人點消費得起?」去慣內地的同事如是說,不過駭人地低的物價,依然衝擊了當年的我的三觀。然而為甚麼在過去,就算有人北上購物,卻始終未能如過去一年般變成主流?

關鍵還是那四個已開始說到爛的字:消費降級。這情況不僅在香港發生,在內地早已發生,甚至遠至美國,也出現類似問題,不過原因各有不同。美國通脹問題嚴重,所以才有過去兩年聯儲局短時間內大幅加息的創舉。通脹對國民的直接影響,就是錢變得不好用,為了更精打細算,以往較受低收入家庭歡迎的1美元商店,開始吸引中產注意,甚至連「洗慣食慣」的高收入人士,也降級到(較1美元店高檔次的)Walmart購物。為了令手上的金錢發揮最大價值,美國的消費降級,普遍相信來自通脹。

中國的「消費降級」,則由疫情影響經濟說起,即使現時較疫情期間有所改善,但市民寧願「有錢儲埋先」,無謂消費盡量減少;再加上商家為了在市道低迷下搶生意,又或如連鎖咖啡或飲品行業般出現價格戰,總之減價成為了消費市場的主旋律。當消費者習慣了已降低的價格,也自然很難回頭,商家上調產品價格變得極困難。試問當你習慣了瑞幸和庫迪價格低於10元人仔以下的咖啡,又怎會再願意用30至40元、等同兩三倍的價格去買Starbucks?

香港的「消費降級」,原因就更加複雜,經濟不景令市民不願消費自然是主因,但即使是收入未見受任何影響的中產朋友,「買嘢」亦普遍比以前手緊。「留多個錢傍身,點知會唔會有機會要走?」這確實是不少港人的心聲。他們不是想移民,因為想走的普遍應該已走,而且深思過後,覺得留港在搵錢上依然有優勢,但卻想為自己「留定後路」,或為子女升學,或為更休閒的退休生活,說不定某一天突然想走。正是這種糾結,令他們的消費意欲減低;就算要買,也盡量挑選便宜的去買,消費降級亦是在這種思量中醞釀出來。

當港人意識到,原來除了睇牙和買樓外,內地幾乎任何吃喝玩樂,也比香港便宜上一大截,再加上基建令「一小時生活圈」變得可能,再加上經過淘寶的10年洗禮後,港人對內地生產的東西,包括食物的接受程度也大大增加,北上消費變成了合理選擇。說真的,如果真的如買廁紙等的日用品,就算你多愛北上,你真的會去山姆選購?怎計也是到本港超市藥房購買方便得多。然而山姆的特點,在於一些中高價位的食材,又或是家電廚具等,價錢都比本港便宜,這些才是最受港人歡迎的東西,令他們能夠以性價比較高的方式,維持現時的生活水平。

到山姆消費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找到假日好去處。抗疫三年,香港的大型商場,多少人已逛到悶?一間佔地逾30萬呎的超市,這對港人是多麼匪夷所思!而且除了購物,還有各類型的餐飲提供,逛夠了可以坐下食個Tea,就算是走馬看花,輕易已消耗兩三小時。想想本港較具樓面空間的店舖,Ikea已經是必然之選,但在各家品示範空間中,無論是平日抑或假日,必定坐滿不少整天齋坐、打發時間的人,除了影響逛街體驗外,亦對真正想購物的人構成不便。

至於與山姆真正構成競爭關係的各大超市,就算是超級廣場,樓面面積真的完全無法相比!較近磅的只有銅鑼灣Donki,也算有幾層高,在疫情期間由於港人坐困愁城,Donki的日本產品能稍解思鄉愁緒,也曾經大行其道;但隨著開關後旅遊復常,圓匯急跌但未見Donki減價,再加上Donki售賣的不少即使是日本品牌產品,也是港版而非日版(如杯麵),時間久了,新鮮感自然減退。這情況在759阿信屋身上也出現過,初開業時主打日本零食廣受追捧,後來加入台灣製韓國製食品,連廚具凍肉也涉獵後,就變成一間失去特色,只是價格較便宜的中小型超市。說到低價,近日連專賣極平價、幾個月內到期食品的友誠、家興,也引來了不少捧場客,這才是典型的消費降級現象。

山姆攻港,會否真的是本港零售末日?其實就算山姆未來,部分零售早已接近末日,高檔自有捧場客,低檔次受惠於消費降級,最傷的是中檔次,留不住客人,租金及人工等基礎成本因素,令價格減不了多少,末日趨勢自然難逆轉。至於作為直接競爭者的各大超市,縱然生意或受影響,但各有捧場客和具物流優勢,與末日相信仍相距甚遠。說到底,到山姆購物,除了價格便宜,還包括逛街體驗,網購只能享受價格優勢,但失卻了逛街體驗,這對想一次過滿足曬N個願望的香港消費者來說,難免會感到失落。

羅是揚

【羅是揚專欄】未待山姆攻港,零售早已末日
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從吃喝玩樂到住宿體驗,甚至是日用品採購,由於價錢比本港平上一截,港人自然趨之若鶩。作為港人熱門「我推的商店」,山姆會員店近期傳出將於兩個月內攻港,但並非以實體店進駐,而是以網購形式南下,買滿599元人民幣商品便直送香港。消息旋即掀起熱烈討論,更有網紅稱會對本港零售市場,構成「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致命影響。

山姆會重創香港零售業?或許需要由山姆的商業模式說起。山姆的名字聽起來雖然很「內地」,但很多人都知道,實際上它來自美國,是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旗下的品牌,而且在內地「插旗」已久。就算未去過山姆旗艦店,只要到YouTube看看那些北上攻略片,大概也知道它的賣點:除了「平」,還有「大」,面積夠大,因此能容納的商品種類也多。要知道就算香港租金跌得再多,與內地比較起來,依然寸金尺土,要容納山姆這種經營模式,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選擇以網購形式攻港,也算是最合乎成本原則的策略。

內地物價比香港平上一大截,從來不是新鮮事。記得十多年前到深圳公幹,曾經到過國貿站附近的Walmart,驚見一支大支裝的青島啤酒,價錢只是2元人仔!「深圳人工已經高過好多省市,但平均啲人都係賺五六千蚊一個月(當年),太貴啲人點消費得起?」去慣內地的同事如是說,不過駭人地低的物價,依然衝擊了當年的我的三觀。然而為甚麼在過去,就算有人北上購物,卻始終未能如過去一年般變成主流?

關鍵還是那四個已開始說到爛的字:消費降級。這情況不僅在香港發生,在內地早已發生,甚至遠至美國,也出現類似問題,不過原因各有不同。美國通脹問題嚴重,所以才有過去兩年聯儲局短時間內大幅加息的創舉。通脹對國民的直接影響,就是錢變得不好用,為了更精打細算,以往較受低收入家庭歡迎的1美元商店,開始吸引中產注意,甚至連「洗慣食慣」的高收入人士,也降級到(較1美元店高檔次的)Walmart購物。為了令手上的金錢發揮最大價值,美國的消費降級,普遍相信來自通脹。

中國的「消費降級」,則由疫情影響經濟說起,即使現時較疫情期間有所改善,但市民寧願「有錢儲埋先」,無謂消費盡量減少;再加上商家為了在市道低迷下搶生意,又或如連鎖咖啡或飲品行業般出現價格戰,總之減價成為了消費市場的主旋律。當消費者習慣了已降低的價格,也自然很難回頭,商家上調產品價格變得極困難。試問當你習慣了瑞幸和庫迪價格低於10元人仔以下的咖啡,又怎會再願意用30至40元、等同兩三倍的價格去買Starbucks?

香港的「消費降級」,原因就更加複雜,經濟不景令市民不願消費自然是主因,但即使是收入未見受任何影響的中產朋友,「買嘢」亦普遍比以前手緊。「留多個錢傍身,點知會唔會有機會要走?」這確實是不少港人的心聲。他們不是想移民,因為想走的普遍應該已走,而且深思過後,覺得留港在搵錢上依然有優勢,但卻想為自己「留定後路」,或為子女升學,或為更休閒的退休生活,說不定某一天突然想走。正是這種糾結,令他們的消費意欲減低;就算要買,也盡量挑選便宜的去買,消費降級亦是在這種思量中醞釀出來。

當港人意識到,原來除了睇牙和買樓外,內地幾乎任何吃喝玩樂,也比香港便宜上一大截,再加上基建令「一小時生活圈」變得可能,再加上經過淘寶的10年洗禮後,港人對內地生產的東西,包括食物的接受程度也大大增加,北上消費變成了合理選擇。說真的,如果真的如買廁紙等的日用品,就算你多愛北上,你真的會去山姆選購?怎計也是到本港超市藥房購買方便得多。然而山姆的特點,在於一些中高價位的食材,又或是家電廚具等,價錢都比本港便宜,這些才是最受港人歡迎的東西,令他們能夠以性價比較高的方式,維持現時的生活水平。

到山姆消費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找到假日好去處。抗疫三年,香港的大型商場,多少人已逛到悶?一間佔地逾30萬呎的超市,這對港人是多麼匪夷所思!而且除了購物,還有各類型的餐飲提供,逛夠了可以坐下食個Tea,就算是走馬看花,輕易已消耗兩三小時。想想本港較具樓面空間的店舖,Ikea已經是必然之選,但在各家品示範空間中,無論是平日抑或假日,必定坐滿不少整天齋坐、打發時間的人,除了影響逛街體驗外,亦對真正想購物的人構成不便。

至於與山姆真正構成競爭關係的各大超市,就算是超級廣場,樓面面積真的完全無法相比!較近磅的只有銅鑼灣Donki,也算有幾層高,在疫情期間由於港人坐困愁城,Donki的日本產品能稍解思鄉愁緒,也曾經大行其道;但隨著開關後旅遊復常,圓匯急跌但未見Donki減價,再加上Donki售賣的不少即使是日本品牌產品,也是港版而非日版(如杯麵),時間久了,新鮮感自然減退。這情況在759阿信屋身上也出現過,初開業時主打日本零食廣受追捧,後來加入台灣製韓國製食品,連廚具凍肉也涉獵後,就變成一間失去特色,只是價格較便宜的中小型超市。說到低價,近日連專賣極平價、幾個月內到期食品的友誠、家興,也引來了不少捧場客,這才是典型的消費降級現象。

山姆攻港,會否真的是本港零售末日?其實就算山姆未來,部分零售早已接近末日,高檔自有捧場客,低檔次受惠於消費降級,最傷的是中檔次,留不住客人,租金及人工等基礎成本因素,令價格減不了多少,末日趨勢自然難逆轉。至於作為直接競爭者的各大超市,縱然生意或受影響,但各有捧場客和具物流優勢,與末日相信仍相距甚遠。說到底,到山姆購物,除了價格便宜,還包括逛街體驗,網購只能享受價格優勢,但失卻了逛街體驗,這對想一次過滿足曬N個願望的香港消費者來說,難免會感到失落。

羅是揚


【羅是揚專欄】未待山姆攻港,零售早已末日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舊文